媒体采风

区域经济形成“圈”,高职如何助力发展?

2016年06月02日 浏览量: 来源: 中国教育报 作者: 佛朝晖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区域性。跨省域的经济圈有长三角城市群、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京津冀城市圈等;省域内也有不同的经济发展区,如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武汉 1+8城市圈,山东省内“两区一圈一带”的经济区。区域经济的发展与职业教育的发展互相依存,服务区域经济是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主旋律。日前,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研修的第48期高职院校中青年干部以此为专题展开研讨。通过梳理学员们对各自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经验的介绍,笔者认为,更好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高职院校的行动策略是:调整、合作和对接。


调整——办学模式、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从这一角度看,教育必然滞后与经济社会发展。但是,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联系最紧密的一种教育类型,必须在办学模式、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上及时调整,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

  办学模式解决的是“谁来办学”和“如何办学”的问题。将企业纳入办学主体,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办学模式,是职业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办学基础。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二级学院与辽宁曙光集团合作,成立股份制二级学院——黄淮汽车工程学院,企业成为学院的股东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与企业牵 头组建黑龙江农垦职业教育集团理事会,构建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特色性,职业院校专业也必须根据区域和地方支柱产业的发展而发展,转变而转变,升级而升级。山东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地处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学院构建装备制造类、电子信息类为主导的专业群,与区内两大主导产业完全一致,实现了专业链与区域产业链的融合发展。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北京煤炭工业学校,专业设置围绕煤炭产业链设置,但是随着煤炭行业产能的减少,很多围绕煤炭产业开设的专业都发生转变,如原来的地质专业转为珠宝加工专业,涉煤采煤专业 转为城市安全专业等。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天津市职业院校在市教委的引导下开设新专业,如飞机制造、无人机驾驶、新能源、围绕工业机器人设置的维护维修等。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与吉林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产业链、创新链对接融合,实现银行、证券、保险以及新兴金融业态等金融链条全覆盖。

  在课程体系上,一些高职院校增加了技能训练课程比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规定,学生每个学年都有不同类型的实习,大三的跟岗实习时间为10周;专业课考试中技能考核的比重增加到40%—60%,部分专业课程考核全部以技能考核为主。此外,职业院校还调整课程内容,适应新的专业需求。为服务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在高速铁道技术专业增加了英语和俄语课程,培养了高速铁道技术(俄语)专业毕业生,为俄罗斯——喀山高铁培养培训施工人员。


合作——校校联合、校企合一和校政合力

 

  区域内不同经济发展地区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规格、层次和内容都有着不同需求。

  一些高职院校通过校校合作提高人才培养层次,满足区域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校校合作包括高职与中职合作实行3+3的中高职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包括高职与应用本科合作培养4年制本科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此外还有两地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招生,实行1+1+1的人才培养模式; 还有跨国界两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如北京经济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与英国高校开展2+2国际合作办学,毕业生可拿到英国高校文凭。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与企业深度合作才能培养出企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现代学徒制是当前校企深度合作的有效方式。作为由教育部批准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先后与中兴通讯公司等十余家企业合作,将企业的设备、技术、人员、管理引入校园,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压力下,通过真实的工作项目提高专业能力,养成职业素质,成为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山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与200余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学院下属的两个二级学院——“世博动漫学院”“嘉环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实现了“学院+基地+公司”三位一体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此外,订单班、引企入校等也是校企深度合作的有效途径。

  政府在区域经济互动中发挥政策引导、监督、服务和保障的作用,职业院校通过政府购买等方式,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咨询和培训等,帮助政府实现服务、保障的职能。例如,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县政府合作,开展中高职衔接、联合办学、产业转型升级、技术服务等。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为政府在长春新区核心区域空港制定了详细的金融规划。辽宁水利职业学院与沈北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合作,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普惠制培训、外来务工人员培训、创业培训等。


对接——人才培养、职业培训和技术服务


  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对接口包括为区域经济发展输出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社会和企业人员进行职业培训和为小微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高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首先是提供人才保障。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地方或行业企业中的占比可以作为衡量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山东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80%—90%的毕业生都就业于该校所在的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烟台汽车职业学院为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培养员工,毕业生占公司员工的四分之一。

  大力开展职业培训是高职院校优化教学资源,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当前开展的培训包括为政府部门提供服务的就业和再就业培训,还包括为企业员工提供的在职培训。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建立了“山东钢铁集团人才培养基地”,每年为钢铁企业职工再教育提供服务。山东英才学院承担省教育厅、水利厅、民政厅、济南高新区的“全省幼儿骨干教师”“库区移民”“养老服务人员”“下岗职工再就业”等培训项目。

  技术服务对高职院校教师提出挑战。一些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研发或服务于小微企业技术革新,受到企业欢迎,也有高职院校研发实力较强,在某些领域具有领先性。烟台汽车职业学院组建由科研所技术骨干与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共同组成的研发及服务团队,与高科技企业建立联系,合作研发新产品,提升了教师的技术服务能力。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产学研”校企合作平台,积极为中小微企业开展产品研发改造升级、技术服务。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内设河北省高校生物反应器与蛋白类药物开发应用技术研发中心,中心研发的从植物中提取胰岛素和“PB100”两个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获国家发明专利两项。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