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采风

河北省现代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0年06月19日 浏览量: 来源: http://www.hebei.gov.cn 作者: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是扩大社会就业、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本规划中的“现代服务业”,是指运用现代技术和管理手段、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而发展起来的,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成长性的服务业领域,既包括新兴服务业态,也包括传统服务业的现代化。

一、发展条件

(一)现有基础。产业规模较大,特色资源丰富。“十一五”以来,我省服务业年均增长127%。2009年,全省服务业完成增加值59328亿元,居全国第7位;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49%,服务业就业人员比重达到288%,服务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就业空间逐步拓展,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资源禀赋优势日益显现,毗邻京津的独特区位、方便快捷的交通体系、多样化的地形地貌和生态系统、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厚的文化积淀,为我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结构逐步优化,业态趋向多元。“十一五”以来,我省传统服务业水平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基本形成以现代物流、交通运输、商贸流通、文化旅游、信息服务为主体的三次产业结构。唐山庞大集团等17家企业进入中国服务业500强,年交易额超百亿元商品批发市场5个,石家庄南三条、新华集贸和保定白沟市场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开滦物流、冀运集团等8家物流企业跻身全国物流百强。沃尔玛、易初莲花等50多家国内外大型连锁企业和浦发、兴业等一批股份制银行落户我省。

服务功能增强,集聚态势初现。随着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的扎实推进,我省城市化进程明显提速,城市主城区“退二进三”步伐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特色街区不断涌现,促进了人口和生产要素向城市流动,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新载体。服务业集聚式发展已现雏形,北戴河创意产业、正定商贸物流、白沟箱包服装市场等服务业集聚区初具规模;崇礼滑雪、石家庄和保定动漫产业、曹妃甸新区能源原材料物流等服务业集聚区正在形成。

(二)存在问题。

1总体水平较低。2009年,我省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不仅低于北京、广东、浙江等发达省市,也低于全国426%的平均水平。服务业就业比重偏低,就业贡献度不高,新增就业主渠道作用远未充分发挥。

2竞争能力不强。现代物流、研发设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规模不大;文化创意、动漫产业、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起步晚、发展慢,尚未形成竞争优势;服务名牌匮乏,大企业、大项目不多,带动和辐射能力不强;服务业集聚区功能不完善,创新能力较差。

3体制机制制约。传统的发展观念还没有彻底扭转,对服务业发展规律、路径和手段的认识有待深化。改革尚不到位,部分领域长期垄断经营或市场准入“门槛”过高,一些歧视性和限制性政策依然存在;环境尚不宽松,硬件条件、政务环境、社会环境、消费环境及执法监督尚需优化和规范。

(三)发展环境。

1发展动力更加强劲。“十二五”期间,我省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产业体系逐步完善,装备制造、钢铁、石化、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发展进一步提质提速,与现代服务业相互融合、良性互动,将催生出巨大的生产服务需求;京津冀都市圈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新的消费群体加速崛起,将推动消费结构优化升级,为消费性服务业发展创造广阔空间;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了以转型促发展的新阶段,扩大就业、改善民生、共享发展成果的要求更加迫切,将促进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快速发展。

2宏观政策更加有利。“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继续实施扩大内需的政策,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把经济增长模式转到内需主导、消费驱动的轨道上来,服务业的战略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这不仅能够有效地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拉动服务性消费,而且有利于推动服务设施建设,破除各种消费制约,增强服务供给能力,释放服务业发展潜力。《河北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服务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完善了政策措施,有利于各级各部门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理清发展思路,强化发展举措,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步伐。

3支撑条件更加完善。“十二五”期间,我省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和消费环境继续改善,中小城镇快速发展,资源集聚效应更加明显,将为现代服务业发展创造条件。现代技术和经营理念广泛应用,将使服务资源得到开发,传统业态得到升级,服务质量得到提升。我省与京津及周边省份的一小时交通圈、一小时经济圈和一小时生活圈加快形成,将极大地发挥京津冀同城效应,推动优质服务资源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进一步激活和扩大服务消费,增强应对国内外竞争的能力。北京的城南开发,为保定和廊坊等市借势发展提供了新的、难得的机遇。

4新的挑战更加严峻。“十二五”期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一些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将进一步加重,对市场的开放可能会更加谨慎,对服务业发展特别是服务贸易产生不利影响。我国传统增长模式面临严峻挑战,各省(市、区)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处于产业链高端的现代服务业,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我省长期形成的偏重型产业结构,对生产性服务需求不足,使“十二五”期间现代服务业发展既需要“补课”又需要“赶超”,任务十分艰巨。

“十二五”期间,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抢抓机遇,应对挑战,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富民强省的高度,进一步明确思路,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推进我省现代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支撑,加快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和信息化进程,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档次,拓宽领域;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服务业集聚发展,完善布局,增强功能,优化服务,提升水平,使现代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扩大就业的主渠道、结构调整的大平台、科学发展的生力军。

(二)推进原则。壮大新兴,提升传统。围绕服务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文化旅游、医疗康复、信息服务等新兴的现代服务业,加强政策引导,改善发展环境,促进新兴服务业规模化,尽快形成新的增长点;推进交通运输、商贸流通、居民服务等传统服务业向现代业态转变,实现传统服务行业的高质化和现代化。

创新模式,激活资源。坚持以信息化为引领,加快现代技术、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的推广应用,促使其在服务领域的渗透、转化;深入挖掘特色服务资源,推进产业化开发、市场化运作和多样化经营,延伸产业链条,丰富服务产品,提高供给水平,吸引和聚集服务需求,为服务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深化分工,融合互动。结合我省产业结构调整,顺应制造业发展对现代服务业的市场需求,加快推进产业分工的深化和细化,以制造业的中间环节分离和向两端延伸为突破口,一手抓先进制造业,一手抓生产性服务业,建立高效配套的生产服务体系,努力提高中间投入品质量,形成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共赢、经济发展双轮驱动的格局。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城市的主要载体作用,利用生产要素和人口密集的优势,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推动优质服务资源向农村流动,以小城镇建设为纽带,加快构筑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努力实现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协调发展。

扩大开放,拓展空间。着眼于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主动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积极吸纳京津服务消费,加快资金、人才、管理、品牌等优质要素的引进,提升服务水平;依托我省优势企业和品牌,努力参与国际服务业分工与合作,树立全球理念,优化资源组合,拓展市场空间,增强竞争实力。

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服务业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不断增强内生动力,形成服务业发展的自我调节机制和自主成长能力。政府通过实施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加快推进各项改革,进一步培育市场需求,完善产业发展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三)发展目标。总体实力增强。“十二五”期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15年突破1万亿元大关,人均服务业增加值15万元左右;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8%左右,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30%以上,服务业密度明显加大,现代服务业的规模和水平明显提升,石家庄等有条件的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内部结构优化。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更加紧密,生活性服务业的科技含量和规范化程度不断提升,以现代物流、文化、旅游、金融等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成为继钢铁、石化、装备制造业之后新的战略支撑产业。“十二五”期间,全省现代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左右,到2015年,全省文化产业和金融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均达到4%左右,旅游收入达到2000亿元。

服务功能完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现代服务业态和服务产品种类多样,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优势企业,涌现出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服务业聚集区,竞争力和影响力明显增强。

三、空间布局

按照全省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加快优质服务资源向省会、沿海和环京津地区集聚,努力构筑“一极突破”、“两带提升”、“多点支撑”的空间发展格局。

(一)一极突破。支持石家庄市优先发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十二五”末服务业比重突破50%,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打造全国二级物流节点城市、华北重要商埠、环渤海区域会展名城、冀中南金融中心、燕赵文化中心和现代产业科技服务基地,增强综合实力和辐射带动力,成为全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充分发挥石家庄市位于京津冀都市圈第三极和省会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优势,依托主城区和正定、鹿泉、藁城、栾城等组团市(县),统筹地质生态、历史文化、交通枢纽、医药基地等资源,大力发展商贸流通、金融保险、文化旅游、研发设计、商务会展、现代物流、健身休闲、医疗康复等服务业,着力培育中山路中心商务区、滹沱行政会展区、西部创意休闲区、正定旅游商贸区、高新区生产力促进服务区等5个市级服务业发展聚集区,建设一批县(市)级服务业聚集区,加强与周边地区特色服务功能区的联合协作,构筑大省会服务业密集区。按照建设大西柏坡的构想,打造集革命教育、红色旅游、休闲、度假、健身五位于一体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通过3至5年的努力,使西柏坡的开发建设进入国内一流水平,实现一年小变、两年中变、三年大变、五年成规模上水平的目标。

(二)两带提升。充分发挥环京津、环渤海区位优势,围绕推进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着力打造环京津和沿海两大现代服务业增长带,推进全省服务业发展上水平。

环京津服务业增长带。坚持因地制宜、错位发展,积极吸引京津消费,推动廊坊、保定实施与京津同城发展战略,依托特色资源、便利交通及机械装备制造、家具制造、纺织服装、农副产品等特色产业基地,加快发展以商务休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医疗康复、观光农业、空港物流以及鲜活农副产品和居家用品配送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布局建设白洋淀温泉、霸州茗汤温泉、永清室内滑雪、万庄文化生态旅游、燕达国际健康城、白沟商贸物流、燕郊文化出版、野三坡和白石山生态旅游、廊坊中国北方金融后台服务、保定体育产业和文化休闲、涿州商务休闲旅游区、保定新能源和能源装备制造业物流等一批现代服务业聚集区,进一步彰显保定“文化名城”现代魅力,将廊坊建设成为环京津商务休闲中心,努力打造环京津体育健身休闲圈。

沿海服务业增长带。充分发挥秦皇岛、唐山、沧州市作为东北、华北交通枢纽和港口城市优势,依托深水大港、滨海生态等优势资源和曹妃甸新区、渤海新区、北戴河新区等生产基地及产业集群,建设我国北方一流的临港产业服务体系。布局发展以煤炭、原油、矿石、杂货为主的现货及期货交易、物流配送、专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运动休闲、旅游度假等生活性服务业,重点建设曹妃甸物流园区、京唐港物流园区、秦皇岛临港铁路物流集聚区、渤海新区国际物流园区、沧州石化物流园区等一批大型物流园区,培育以滨海旅游、文化创意、研发设计、商务会展等高端服务业为主体的北戴河服务业集聚区、南戴河和黄金海岸体育休闲服务业集聚区、乐亭三岛旅游度假服务业集聚区、长城旅游服务业集聚区、唐山南湖生态城户外运动产业基地,形成全国性钢铁、煤炭、石油化工产品的交易中心、物流中心和滨海旅游度假区,支持秦皇岛创建“国际旅游名城”,打造中国北方生态休闲度假中心。

(三)多点支撑。按照全省主体功能区布局要求,从各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依托城市、交通枢纽、产业集群、重点开发区和商品集散地,培育壮大一批能够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与生产生活配套的服务业聚集区和大型服务业项目,发展各具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发挥邯郸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通枢纽、制造业发达、传统文化资源厚重等优势,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布局建设邯郸国际陆港物流园区、永年广府生态文化产业园区、漳河生态旅游区等一批服务业集聚区,提升邯郸连接环渤海和中部地区的区域物流中心和商贸中心的地位,形成冀南地区重要的服务业增长点。围绕张承地处京冀晋蒙辽交界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加快交通、物流、商贸等基础设施建设及生态环境、历史文物保护修复,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布局建设崇礼滑雪、桑洋河谷葡萄酒文化休闲、蔚县民俗文化旅游、丰宁—围场生态休闲旅游、平泉契丹文化产业园和华北物流园区、张家口铁路货物集散枢纽等一批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京西北运动康体休闲区,塑造张家口作为区域物流中心和“滑雪旅游胜地、生态休闲之都”的形象,把承德建成国际旅游城市,打造“东方瑞士”品牌。深入挖掘邢台和衡水等市旅游和文化资源,运用现代产业理念,加快综合开发,推进衡水湖文化旅游产业、邢台太行明珠生态休闲旅游等一批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加快发展物流、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布局建设邢台好望角物流园区、安平国际丝网供应链物流基地、邢台科技园研发中心等一批大型服务业项目,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四、主要任务

围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文化旅游、商贸流通、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研发设计、居民服务和医疗康复等领域,加快发展步伐,优化发展模式。

(一)强化技术引领。运用先进适用技术、现代装备和科学管理理念,提升服务业质量和水平;依托信息技术、创意设计,催化发展新型服务业态,形成完善的现代服务业结构。

1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建设集智能运输、卫星定位于一体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普及无线阅读识别、智能标签、电子数据交换、不停车收费等信息技术。鼓励物流企业采用自动分拣、托盘、立体仓库、集装箱等标准化的物流设施和装备,发展多式联运。大力推广石家庄星光、保定为民等社区智能化服务模式,集成电子通讯、计算机及自动控制技术,建立社区服务智能管理系统,整合各种服务资源,实现社区服务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采用声光电技术、数字模拟技术,增强戏剧、歌舞、杂技等传统表演艺术的表现力。推进“数字化引领、结构化升级”进程,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媒体,建立健全广播电视安全优质播出保障体系。

2发展新兴产业。运用新的技术手段,研制生产新型服务产品,加快发展电子商务、远程医疗、网络购物。借助国家推进电信网、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网三网融合,积极开展多媒体综合业务和衍生增值服务。利用现代技术,充分展示和包装各种创意构想,发展动漫、网游软件等产业。鼓励报业集团、河北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等新闻传媒、出版发行和网络运营机构创新传播方式,丰富传媒手段,大力发展数字出版、网络出版和影视传媒等,推广使用数字电视、交互式移动电视、网络电视、新闻网站和数字报刊等新兴传媒载体,加大电子纸、电子书、阅读器等新载体的开发和应用。加快培育各种应用软件和嵌入式软件开发、网络人才教育培训、信息咨询服务等产业。

3促进业态创新。鼓励国内外知名医疗保健、教育培训集团在我省设立分支机构,增加服务有效供给。推进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普及超市、大卖场、便利店、直营店、直销店、名牌折扣店等新型业态。有条件的城市建设摩尔购物中心,实现一站式休闲购物。支持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开展各种并购和联合重组,实行集团化发展、连锁式经营,推进品牌、客户服务、商品采购和配送的集中管理。推动现代物流专业化,支持大型二产企业剥离物流业务,培育壮大第三方物流。根据我省产业结构特点,加快金融服务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建立和完善资本市场和商业银行相配套、大中小金融机构相协调的金融服务体系。

(二)推进集聚发展。着眼于集约利用土地、节约各种成本、合理空间布局,依托产业、资源、交通和区位优势,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1规划城市特色功能区。结合城市拆迁改造,加强规划建设,提升城市品味,美化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积极引导金融保险、商务商贸、信息服务、研发设计、教育培训、会展等集聚效应强的服务业向主城区集聚。有条件的市规划发展中央商务区,推进综合性商业街区和地标性建筑建设,努力形成以高附加值服务行业为主体的空间布局。在中心城市城乡结合部,集中建设物流基地、商品交易市场等商贸流通设施。

2发展生产服务集聚区。着眼于推进服务业与制造业互通联动,依托大型生产基地和产业集群,不断完善上下游生产服务和配套生活服务体系,培育专业性服务集聚区。围绕提高原材料和产成品交易及流通效率,大力发展批发交易、物流配送、营销策划和商务会展等服务业,降低交易成本。围绕提高制造业中间投入品质量,加快发展研发设计、产品检测、员工培训、流程管理等服务业。发展壮大具有竞争力的服务业龙头企业,吸引业务关联企业聚集,强化集聚效应。

3打造特色资源集聚区。根据生态资源承载条件和开发潜力,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合理规划安排游览、观光线路和景点,集中布局住宿、餐饮、演艺、健身、购物等配套设施,形成综合性生活服务区,加快建设环京津七大休闲旅游产业聚集区。深度挖掘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加强文化、动漫、创意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吸引各类相关企业和机构入园发展,推动传统产品与现代技术、创意相融合,实现设计创作、制作生产、表演展示和营销推广等服务的集群式发展。

(三)提升服务功能。立足推进服务业一体化经营,进一步优化产业链条,整合相关产业,完善各种配套服务和服务产品,努力形成综合性、多样化的服务体系。

1延伸服务链条。促进优势行业的主体业态向上下游领域延伸,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依托商品集散功能,加快推进流通业向加工制造、物流配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展示展销、产品检测、对外贸易等领域拓展,构建覆盖城乡的服务网络,实现融合发展。推进功能单一的文化创意、观光旅游、休闲娱乐等业态逐步向修身养性、文艺创作、作品展示展销、演艺、文化产品开发、衍生品生产等领域发展,集成各种消费需求和供给,增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聚变效应。

2丰富服务产品。大力开发休闲旅游、健身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商贸旅游、节庆旅游等旅游产品,引导扶持自驾游、农家乐等旅游方式,加快旅游纪念品、旅游用品及装备开发生产。推进金融保险由存贷款、人身和财产保险等传统业务向证券、投资基金、金融租赁、期货、商业养老保险、健康医疗保险等新型业务发展。打造一批具有河北特色的影视、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出版物、戏剧、音乐、歌舞、动漫、杂技及传统工艺品等文化精品,加快出版《燕赵文化大典》,提升文化品位和科技含量。拓展物流品种和手段,加快发展商贸物流、邮政物流、港口物流、煤炭物流、钢铁物流、粮食物流,培育壮大重型装备、农产品冷链、危险化学品、医药等新兴物流。

3整合服务资源。统一规划整合业态相对成熟、上下游相互关联但分散经营的服务业资源,集成服务功能。加快建设现代物流基地和集聚区,促进仓储、运输、流通加工、信息服务等环节一体化运作,壮大物流节点。围绕提升制造业基地和集聚区发展水平,培育一批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鼓励中国钢铁产业网、中国耐材之窗、中国枣网等大型特色品牌网站进行跨行业业务重组,建成综合性信息服务网络。以活跃和拉动夜经济为核心,激活和打造独具特色、健康时尚、业态多元的城市夜消费,扩大夜间消费设施,丰富夜间消费品种,完善夜间服务功能,鼓励倡导商贸企业和门店适当延长夜间经营时间,选择有经营特色的街区发展特色夜市,繁荣发展夜经济。

(四)实施品牌带动。着眼于提高全省服务业知名度和竞争力,努力从区域、企业和产品三个层面培育服务业品牌,形成品牌优势,带动制造业品牌提升,形成产业聚合效应。

1做响名牌地域。立足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主体功能区,鼓励服务经济已具雏形、主业比较突出的市、县(市、区),深入挖掘整理独特的历史、文化、生态等优势资源,明确产业定位和目标,努力形成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加快建设基础设施和标志性建筑,搞好形象策划和整体包装。优化服务环境,加强媒体宣传,进一步提升白沟、白洋淀、北戴河、西柏坡、崇礼等商贸名城和旅游胜地知名度。支持条件成熟的服务业强区(县)争取列入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实现更快发展。

2做强名牌企业。鼓励河北远洋、石家庄北人、唐山庞大集团、邯郸阳光集团等进入全国服务业500强和各服务行业百强企业,以实现规范化管理和标准化服务为核心,引进国际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实施品牌战略,完善品牌管理,优化服务链条,加快特色服务模式精细化,倡导和宣扬企业文化,强化诚信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引导企业通过发展连锁经营、加强与省内外大型服务业企业联合协作,积极开拓省外市场,扩大企业知名度。

3做优名牌产品。着眼培育一批名牌服务项目和产品,依托独特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传统工艺和“老字号”,形成具有浓郁河北特色的服务业品牌。鼓励优势明显的服务资源和产品积极申报世界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拥有自主服务品牌的单位和企业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定,将服务产品进一步推向国际国内市场。利用现代技术、经营理念和消费模式,引导传统优势服务产品改造升级。举办中国邯郸国际太极拳运动大会、中国沧州武术节等各种形式的宣传推介活动,大力提升特色服务产品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五)完善服务网络。着眼于促进地区间、城乡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科学规划布局居民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加快城乡服务一体化,形成快捷便民的服务网络。

1提升便民服务。围绕满足城市居民日常生活需要,对便民类服务设施,根据各业态的辐射半径、服务人口规模和消费能力,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合理调整和优化幼儿园、中小学校、社区卫生、便民商店、居民服务、健身娱乐、养老服务等服务设施布局,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推动各种公益类服务进入社区,实现“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加快推进城市主食加工配送中心标准化建设,新建改造一批主城区农贸市场,实现退路进厅,提高档次,完善功能。

2健全公共服务。立足于完善城市功能和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深入推进全省城镇面貌大变样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起点谋划布局交通、供水、供电、供热、供气、邮政、垃圾和污水处理,以及文化体育场馆、公园等公共活动场所,优化延伸公交线路,加强公用设施管网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大力提升公共服务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稳定服务价格。健全公共场所的各种公益设施,保障正常运行。进一步美化公共服务设施景观效果,营造宽敞舒适的人居环境。

3统筹城乡服务。以城乡结合部为重点,加快道路、供水及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发挥城市龙头服务企业整合资源的优势,加强与农村供销社、商店的联合协作,推进经营网点向农村延伸,完善服务功能。利用电视、广播、互联网等现代媒体及乡镇卫生院、文化站、农家书屋,加快农业科技信息、农技农资、文化娱乐、公共卫生等服务资源向农村辐射。拓宽特色农副产品销售渠道,构建城乡间互联互通的服务网络,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

(六)发展外包服务。结合制造业企业主辅业务分离和机关事业单位改革,加快推进服务环节外包、剥离和转型,扩大服务业发展空间,壮大现代服务业规模。

1加快服务外包。抓住国际服务业转移和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有利时机,鼓励和引导我省有一定竞争实力的服务业企业参与国内外产业链分工,积极承接国际和京津服务业转移,重点抓好信息技术服务、数据处理、客户服务、金融后台服务、物流服务、影视制作、建筑设计和动漫游戏等服务外包。依托廊坊、秦皇岛、保定三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其他有条件的区域,建设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区,培育壮大一批服务外包基地。

2推进服务剥离。推广开滦集团、峰峰集团物流业务剥离的经验,选择一批大型国有二产企业,推进其内部研发设计、物流采购、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管理咨询等服务性业务剥离,组建专业化的服务业企业。对剥离出来、功能类似的服务机构,通过多种形式重组合并,力争形成规模较大、竞争力较强、知名度较高的高端服务业企业。积极推动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车辆配备、会议会务、物业管理、人员培训等后勤服务外包给独立的服务机构,扩大服务市场需求,提升服务质量。

3促进产业转型。适应制造业服务化趋势,积极引导高技术制造企业、工程建筑企业、办公设备及家用电器生产企业,加快由以生产制造为主向以研发设计、工程设计、运营管理、客户服务、维护维修、检验检测、售后服务、金融租赁等高端服务为主转变;鼓励现代物流、商贸流通等领域的龙头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加快从传统服务向更高层次的市场分析、流程设计、管理策划方向发展,尽快成长为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企业,推动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

五、重点领域和工程

按照目标和任务要求,围绕重点领域,切实加强重大工程和项目建设,为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一)现代物流振兴工程。着眼构筑“国内外联通、京津冀一体”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快建设“一带两通道”和交通枢纽型、产业基地型与商贸集散型三类物流集聚区。继续加快深水杂货码头建设,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秦皇岛、唐山、黄骅三大港口的集疏功能。按照石家庄机场货运航线拓展和新火车站客货分流规划,谋划建设大型货物仓储运输周转基地。根据北京新机场工作进度,谋划建设廊坊空港物流园区和配套服务设施。以重要物流节点和大型批发交易市场为依托,谋划建设邯郸铁路物流基地、邢台邯黄铁路物流基地等一批大型物流园区。培育发展石家庄新闻出版物流、保定能源装备及汽车和纺织物流、石家庄医药物流、曹妃甸矿石和钢铁物流、冀东(迁安)钢铁物流、邯郸钢铁和管业物流、承德钢材产品物流、邢台冀南钢铁物流、沧州盐山和孟村管道装备物流、廊坊家具物流等一批产业基地型物流项目。积极培育物流龙头企业,支持邯运、冀运、唐山远大等一批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十二五”期间,全省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左右,物流总费用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降到18%以下,物流业在现代产业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升。

(二)文化资源激活工程。着眼于推进我省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产业强省转变,强化开放理念、市场理念、品牌理念和创新理念,深入挖掘文化资源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文化的传承和积淀作用,加快产业化进程和各种文化娱乐、展示场所建设,实现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围绕邯郸赵文化、保定体育文化及各地特色文化资源,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加大名胜古迹保护力度,谋划建设文化主题公园、遗址公园、体育训练场馆、培训学校、演艺场馆等文化基础设施,丰富服务内容,并向体育用品、服装生产等衍生品领域拓展。依托石家庄和保定动漫产业基地,发挥高校、文化机构和专业人才密集等优势,加快动漫、网络游戏的制作生产,努力创作精品,形成品牌优势。积极推进沧州武术、蔚县剪纸、吴桥杂技、衡水内画、武强年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化运作,实现文化价值和市场价值同步增值。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左右,总体实力在全国排位有较大提升。

(三)旅游资源整合工程。着眼于促进我省旅游业由传统观光型向观光与休闲相结合的复合型转变,加快建设全国旅游强省和国际水准的旅游目的地。根据资源种类、空间分布及联系紧密程度,努力打破行政壁垒,加强旅游资源统一规划和综合开发,构建开放的旅游景区和线路,建设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旅游名城、名镇和名区。整合太行山旅游资源,形成以野三坡、白石山、太行奇峡群和驼梁、五岳寨为核心的大生态旅游区,打造燕山长城生态旅游、太行山红色和绿色生态旅游产业带,建设秦皇岛柳江、阜平天生桥、赞皇嶂石岩丹霞地貌等地质公园和景区。依托清东陵、清西陵、承德避暑山庄和木兰围场等,构筑以皇家施政、休闲、殡葬文化为主题的旅游线路。保护开发广府古城、鸡鸣驿、衡水湖和白洋淀,完善配套旅游设施。到2015年,旅游总收入达到2000亿元。

(四)金融主体壮大工程。着眼于解决好我省金融业存在的“散、小、弱”等问题,进一步壮大培育金融主体,增强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和服务功能。完善金融街区基础设施,优化周边工作环境,吸引国内外银行、保险、证券、投资基金等分支机构和地区总部入驻,形成集聚发展。加快中国工商银行后台服务中心(石家庄)建设进度,为开展信用卡电话服务和电子银行服务创造条件。扶持河北银行等地方银行做大做强,健全服务网络,提升业务水平,并向其他省市拓展。发挥廊坊市的区位优势,搞好配套服务,支持各类金融机构总部建立后台服务中心和培训机构。围绕曹妃甸新区、沧州渤海新区先进制造业发展,建设金融服务基地。大力推进全国性法人保险机构组建步伐和农村各类新型金融组织、信贷机构规范发展。到2015年,金融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左右,基本形成以国有金融为主体、股份制和外资金融共同发展的格局,金融业的发展活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五)商贸流通升级工程。着眼于解决大而不强、层次偏低、辐射作用较弱等问题,进一步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业。以白沟箱包、永年标准件、孟村五金管件、安平丝网、桃城工程橡胶、清河羊绒、临西轴承等产地型商品市场为龙头,加强仓储、交易和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加快品牌培育,以商贸流通升级带动生产制造基地发展壮大。大力推进石家庄新华集贸、南三条、安国中药材、玉田鸦鸿桥等集散型商品市场改造升级,促进现货批发、物流配送等功能外置,集中发展精品店、展销店,推进网上商城建设,实现虚拟市场与实体市场有机结合,打造集商品展示、信息发布、价格形成、电子商务于一体的现代采购交易平台。推动河北保龙仓、河北国大36524、唐山华盛、邯郸美食林、邢台家乐园等商贸企业健全服务网络,扩展连锁经营。到2015年,商贸流通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稳定在17%左右,形成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商贸流通企业和集聚区,整体实力进一步提升。

(六)健康产业培育工程。着眼于适应消费结构升级,充分应对老龄化社会产生的各种需求,吸引各类消费群体,打造一批规模化、国际化、专业化的绿色生态医疗健康和老年养护基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依托石家庄医药制造、秦皇岛滨海度假、承德生态旅游、廊坊保健康复疗养、白洋淀温泉疗养等产业,积极开发利用温泉、休闲、运动、健身、生态等服务资源,布局建设保健中心、老年公寓、农家采摘园、疗养机构、休闲会所、会展场馆、特色产品购物中心、温泉度假村等服务设施,加快保健和老年产品开发,实现“医药养、吃住行、游购娱”等一体化发展。到2015年,初步形成各相关产业协调联动的发展格局,基本确立“健康河北”的整体形象,推出一批国内外较为知名的健康品牌。

(七)研发设计创优工程。着眼于增强我省先进制造业的产业竞争力,大力提升研发设计水平,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互动,实现产业结构向价值链高端发展。扶持中船重工邯郸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河北钢铁研究院、华药新药研发中心、长城汽车研究院、天威英利太阳能电池研发中心、巨力索具企业技术中心等龙头企业的研发机构强化产学研结合,集中力量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优化工艺流程。以香河家具、盐山管道、枣强玻璃钢、平乡自行车、东光纸箱包装机械等省级重点产业集群为依托,坚持企业主导、政府扶持,建设一批集研发设计、产品检测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和应用,壮大中小企业集群整体实力。到2015年,我省自主研发和产业创新能力得到较大提高,研发设计的专业化、企业化步伐明显加快,涌现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机构和企业。

(八)房地产业提质工程。着眼于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推进房地产业稳步发展和优化升级,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美化河北形象。结合城镇改造建设,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围绕加快“退二进三”步伐,集中开发利用搬迁工业企业原址,打造主城区特色服务业街区。推进石家庄滹沱新区、黄骅新城、邢台七里河新区及西北新区、承德新城等新城区和产业新区开发,建设重点商务设施,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吸引各类企业总部、办事机构和商务中介入驻,形成中央商务、金融等服务业集聚区。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唐山震后危旧平房和各市主城区“城中村”改造步伐,开发集住宅、娱乐、购物、休闲、餐饮于一体的综合性商住建筑。到2015年,我省房地产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稳定在8%左右,基本形成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与改善民生相适应的发展机制。

六、保障措施

围绕“十二五”期间全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把握机遇,统筹协调,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努力为现代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一)强化规划实施。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省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围绕规划落实,完善工作机制,形成谋发展、促发展的合力。发展改革、财政、商务、交通、住房和城乡建设、文化、旅游、科技、教育、卫生、体育、工商、质监、税务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工作指导,优化发展环境。各行业协会要发挥好沟通协调、行业自律的桥梁纽带作用。

完善规划体系。根据全省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抓紧编制相关地区和行业发展规划,谋划筛选重大项目,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制定完善相关配套产业政策,努力建立一套相互衔接、科学完整的现代服务业规划实施体系。

强化检查督导。完善现代服务业统计分析体系,按照部门职能分工,进一步分解目标,落实责任,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对规划目标完成情况、重大项目建设进度、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等进行督导检查,确保重点领域发展、重大项目建设和重点工作推动等落到实处。

(二)制定完善政策。降低市场准入。进一步清理各种政策制约和体制障碍,合理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和范围,积极鼓励和引导民营经济兴办服务企业,努力形成多种所有制平等准入、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引入竞争机制,逐步放开经营市场和作业市场,探索推行特许经营制度,实现服务业投资和经营主体多元化。

减轻企业负担。简化中小企业注册审批、纳税申报与征收程序,大力推进网上审批、网上登记和网上年检。加大对服务业歧视性价格清理力度,落实服务业企业用地、用水、用气、用电价格政策。进一步规范和降低各种审批登记、监督检查等行政性收费标准。

完善财税政策。全面落实国家和省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财税政策,调动企业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积极性,推进企业剥离非主营业务,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积极探索对重大服务业项目和重点企业投资补助、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等有效措施。加大国家财税政策的宣传力度,争取更多物流企业列入国家物流税收政策试点范围。

(三)加强载体建设。推动特色集聚区建设。根据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定位,确定具有增长潜力、能形成产业链条的主导产业,建设上下游配套产业体系,推动符合要求的重大项目向集聚区集中。加强集聚区内道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服务业集聚区功能。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深入分析市场需求、资源优势、产业发展规律,充分考虑产业关联度、需求拉动力和要素支撑条件,统筹推进项目谋划。分行业建立充实服务业重点项目库,争取更多的现代服务业项目列入省重点项目建设计划。平衡土地和资金等各种建设条件,加快重大项目建设。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通过培育、引进、剥离、重组等多种方式,强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动企业加快体制、机制、技术和管理创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强与大型服务业企业开展联合协作,努力提升服务业发展活力,扩大就业空间。

(四)扩大开放合作。加强区域合作。推进政府间现代服务业合作,重点搞好与京津服务业对接,大力吸引京津的优质生产要素、名牌企业。加强与周边省份分工协作,推动重大文化旅游资源、交通运输体系的共同开发建设和现代物流体系的一体化发展,实现物流企业资质相互认证和“旅游一卡通”。

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吸引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服务业企业参与我省重大服务业项目建设运营,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营销中心。鼓励我省竞争力较强的服务业企业走出去,主动融入全球产业链,开展国际战略合作,建立全球服务网络,开拓国际服务市场。

强化对外招商。继续办好香港投资贸易洽谈会、石家庄国际动漫博览交易会、廊坊国际经贸洽谈会、白沟国际箱包服装节、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大营皮草交易会等商务会展和经贸活动,改善和优化招商方式,加强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商贸流通等重点领域的对外招商。

(五)保障要素供给。拓宽投资渠道。加强财政资金投入,扩大省市两级服务业引导资金规模,争取更多中央投资支持我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搞好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领域的银企对接活动,帮助企业落实银行贷款;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通过股票上市、发行债券、股权置换等途径融资。建设服务业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发展多种形式的融资担保机构。

强化土地供应。围绕现代服务业发展,搞好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衔接,优先保证符合城市规划的服务业重大项目、特色园区建设用地,引导城市主城区“退二进三”、“旧城改造”中置换出来的土地优先用于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

建设人才队伍。加快培养物流、金融、文化创意、商务策划等现代服务业人才,鼓励引导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增设现代服务业紧缺专业,大力发展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健全职业资格考评制度。建立多元化分配激励机制,研究制定吸引高端服务业人才计划和优惠措施。

(六)完善市场环境。优化服务供给。鼓励有实力的服务业企业实施国家服务业标准,发挥带动示范作用。加快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建设,重点在现代物流、旅游、餐饮、住宿、交通运输、社区服务等领域设立标准化试点,制定发布一批服务业地方标准,搞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经营等标准制(修)订工作。强化行业组织管理,积极开展企业履行服务承诺、服务规范、服务公约和争创“河北省服务质量奖”等质量提升和宣传活动。

规范市场竞争。结合行业特点,坚持分类指导,完善宏观管理和微观管制相结合、宽严相济的管理体制机制。加强服务业市场监管,发挥消费者监督和参与作用,努力打击各种市场欺诈行为,倡导公平竞争、透明优质服务。研究制定全省电子商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网上交易规则,规范网上交易秩序。

强化社会诚信。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切实加强国有、民营、外资和个体私营企业诚信信息的征集和披露,推进银行、税务、质监、工商、海关、担保、评估等信用监管部门的联合协作,建立全社会共享的信用信息系统。加大失信惩戒力度,努力培育高素质、讲诚信的市场主体。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