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采风

十年风雨路砥砺谱华章--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梦想与辉煌之路(下)

2013年07月09日 浏览量: 来源: 沧州日报 作者:

  中外联合办学

  沧州职院中外联合办学项目是在省内具有一定影响和知名度的开放办学模式。

  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大学生能够掌握扎实的外语知识和技能,拥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多形式、多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为考生铺就了一条专、本、硕连读及出国留学途径,已成为沧州职院非常成功的开放办学模式。

  2004年,沧州职院开始谋求与国外一流大学的合作。经过艰难的谈判和繁杂的程序,终于在2005年5月与欧洲名校乌克兰国立师范大学签订合作办学协议,首开沧州中外合作办学之先河。现在,学院在四个国家八所欧洲名校的留学生共500余人,目前已经有267名本科毕业生,44名硕士毕业生,48名在读硕士。

  目前,成功合作的国家、大学和专业有:

  乌克兰国立德拉甘玛诺夫师范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市场营销、艺术设计。

  波兰华沙社会心理学高等学校:心理学。

  波兰罗兹大学:经济学。

  波兰罗兹理工大学:电力、建工、化工。

  德国施特拉尔松德大学:企业经济、机械制造、计算机软件多媒体技术。韩国仁荷工业专门大学:空乘。沧州职院的中外合作办学工作在河北省内走在了前列。2012年被省教育厅评为国际教育与交流先进集体。

  订单培养模式

  2008年1月21日,沧州职院与华晨药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正式组建“华晨班”。这标志着经过多年探索,沧州职院订单培养模式取得成功。

  订单培养模式是指根据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签订用人合同,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共同负责招生、培养和就业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的办学模式。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技术应用性人才。

  订单培养真正体现了“工学交替”、产学研结合,强化了实践教学,坚持“做学”结合,增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实现了毕业生“零距离”上岗。

  打铁还要自身硬。学院坚持专业设置市场化、课程结构模块化和职业化、课程建设合作化和综合化、教学方法多元化、教学组织形式灵活化、考核方法多样化等多项举措,夯实基础、总结经验,近几年,订单培养模式得到快速健康发展。

  沧州职院先后与河北华晨药业、中国人寿保险沧州分公司、唐山三友集团、河北冀春集团、北京安博在线软件有限公司、河北网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中粮(肉食)天津有限公司、河北裕丰京安养殖有限公司、盛泰集团、东方领航教育集团、中德诺浩(北京)教育投资有限公司等多家大中型企业和机构实施“订单培养”。

  沧州职院的办学实践证明,开展校企联合、订单培养是加强校企合作的一种极为有效的形式,是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优势互补、相互协作的过程,打开了优秀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绿色通道。

  专业项目建设

  2011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下发文件专门部署,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出发点,整体提高高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能力,教育部、财政部决定2011-2012年实施“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重点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能力。将支持一批紧贴产业发展需求、校企深度融合、社会认可度高、就业好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职院畜牧兽医专业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由于具有优质的教学条件、持续的人才需求和良好的社会声誉,生源充足、报到率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好、发展空间大,专业建设方案科学、合理、前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申报后成功纳入该项目。

  畜牧兽医专业培养适应畜牧兽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和农村畜牧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转变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毕业后在畜牧兽医科研院所、畜牧兽医工作站、饲料厂、兽药厂、兽医院、大中型养殖场及相关单位从事动物饲养管理、疾病防治、产品开发销售等工作。毕业生就业率100%。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培养适应新型工业化生产、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掌握电气技术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从事工厂供电、电气设备装配检测和典型电气设备维修维护,并能维修维护常见自动化设备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通过学习具有熟练的电工技能、对电气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能力;熟悉计算机的使用,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及电气C A D软件;掌握现代电气控制技术,具有可编程控制器使用的能力。毕业后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电气设计改造、维修维护、经营等工作。

  农科院科研成果

  沧州市农林科学院,始创于1955年,是隶属沧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沧州市惟一一所综合性农业科研单位,也是黑龙港流域重要的区域性农业研发、成果转化中心。现有职工130人,拥有一支实力强大的农业科研队伍,研究员19人,副研究员2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省管优秀专家1人,省突出贡献专家4人,沧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4人。现设有农作物新品种改良中心、农田高效研究所、林果研究所、畜牧草业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所、枣业研究所、蔬菜花卉研究所、实验检测中心、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沧州大豆试验站、小麦试验站、谷子试验站。主要开展农作物育种与栽培、盐生植物利用与盐碱地生态改良、棉花育种和农田高效种植、植物病虫害防治、枣类栽培与开发、牧草育种与栽培、特色蔬菜引进与利用等研究。

  近三年,共承担国家有关部委、省市级研究课题57项,其中省部级项目35项。申报专利1项,通过河北省地方标准审定4项,审定新品种9个,获河北省科技进步奖3项,市级奖励6项,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9篇,其中,收录S C I四篇。主持完成了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耐盐植物品种筛选和种质创新研究”。2013年,国家科技支撑项目“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又落户学院。建成了农业部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大豆、谷子、小麦三个综合试验站。近三年平均每年争取科研经费500万元以上。院所科研示范基地12个,技术覆盖面积420万亩,为农民增收效益2.8亿元。几年来,有李振声、南志标等多名院士来院参观考察,对学院的科研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中高职衔接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各地根据这一要求,全力推进职教改革,积极尝试“对口单招”、“注册入学”、面向初中毕业生的“五年一贯制”、面向中职和高中毕业生的“3+2分段培养”等多种形式的中高职“衔接”。

  2012年,沧州财经学校、财税学校、商业学校、供销学校四所中专实施整合,组建沧州工贸学校,并入沧州职院。职院积极构建职业教育体系,促进中、高职衔接,推进职教改革正式起步。

  沧州职院按照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推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系统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特别是高端技能型人才。为了中高职教育高度融合不脱节,适应区域产业需求,紧贴产业转型升级,沧州职院在中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专业结构布局、专业教学改革、课程体系、教育教学过程等方面深入研究、科学部署、积极借鉴,不断改进和优化。在中高职同步推进产教合作对接方面,强化行业指导作用,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沧州职院中高职衔接的真正实施,使学院在创建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的征途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