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职业教育对外合作典型案例连载(三十四) | 天津市第一轻工业学校:德国“双元制”在汽车维修专业本土化改革案例

德国“双元制”在汽车维修专业本土化改革案例

(天津市第一轻工业学校 陈帅 天津300000)

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指一方面接受职业教育的年轻人要在职业教育企业或在跨企业的培训机构里学习相应职业的实践性知识和培养从业能力。另一方面要在公立职业学校接受普通文化教育和职业专业理论教育。这种“学校教育+企业培训”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最具特色的核心部分,是将文化和职业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及从业能力紧密结合起来,以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教育的主要目标。

“双元制”职业教育起源于德国,被誉为二战后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和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历来被看作是德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是“德国制造”产品的质量保证。旨在培养专业技术工人的以“双元制”为主要特征的职业教育,对保证德国劳动者的高素质、产品的高质量,以及德国国民经济在国际上的持久竞争力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008年我校汽修专业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及德国AHK工商协会合作,成为全国10所试点学校之一,建立汽修“双元制”试点班。自和德方合作以来,一直坚持“双元制”办学理念,每年一次的与德方进行经验交流将对方的最前沿的理念进行学习吸收和推广,引进德国AHK工商协会的考核试卷及学生评价标准,并考取其相应证书。在理论教学方面,坚持以典型案例为基础,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另一方面坚持和校外相应企业合作进行工学交替实习和顶岗实习。结合几年的合作经验及在多家企业调研的基础上,专业制订了适合我校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以“情景模拟、项目教学、产教融合、轮岗实训”的培养特色,确立了以“宽专业、窄专项、精专攻”为人才培养模式,引企入校、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更好的实现了“双元制”本土化改革。

一、借鉴吸收“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精髓,创建具有本土特色的“双元制”职业教育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最具特色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紧密结合,以企业培训为主的职业教育模式。受培训者一方面在职业学校以学生身份接受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另一方面以学徒身份在企业接受职业技能和相应知识的培训。在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中,企业培训是主体,学校教学处于辅助地位。“职业学校的教学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这表明职业教育的教学,无论是在职业学校还是在职教企业,都要满足企业发展对人力资源、对青年人职业能力的要求。

而“行动导向的学习”就是针对“双元制”教育体系中促进职业能力发展的教学活动,既包括学校里传授职业知识的理论取向的教学,也包括企业或跨企业培训机构中培养职业行动能力的实践性活动。所谓行动导向的学习,是指师生共同确定行动产品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的学习方式。行动导向作为一种教育范式,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职业学校和职教企业教学实践的变化以及德国职业教育界对原有学科系统性教学和范例教学活动的批判性认识,现在已成为德国职业教育中的主导教学范式;近30年来,行动导向的学习以渗透到德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各个领域。行动导向原则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对我国的职业教育教学提供了有所裨益的参考作用。

二、借助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建立具有本土特色的教学体系

尽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是我们也必须要看到,我们与德国相比在社会背景、法律规定、机构组织、教学设计与评价乃至管理与教学人员的资格、毕业考试人员选聘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不可能把“双元制”教学模式全盘移植过来。必须结合国情、结合天津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和学校的办学条件、能力、特点,探索走出一条本土化的路子;消化吸收其精髓和合理内核,创建具有本土特色的“双元制”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

(一)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

1.学生分岗,年级分档

我校汽修专业提出了“学生分岗,年级分档”的教育理念,使学生的个性培养成为职业岗位的优势的所在。“学生分岗”是利用学生每学期下厂实习的时间,对其每个学生进行轮岗实习,并在实习后让学生每个人写出自己所偏爱的岗位及其理由。然后专业老师依据每位学生的岗位表现及工作状态的心理因素,权衡后进行某一岗位的专职岗位教育。而“年级分档”是由学生所处年级不同,专业老师就其特性,把专业知识教育以及行业行为规范教育分为三个档次实施教育。让每一个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和技术,都是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的。同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坚持行动导向的教学法。

2.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生个性化专业技能培养方案

汽车维修专业结合双元制教学模式,充分依托学校教学设备,考虑区域经济发展、行业需求、学生及其家庭情况等因素,通过反复调研、合理开发,制定出有效的汽车维修人才培养目标。

 

 

一年级学生“宽基础”。结合本地专用汽车人才要求、校内实训资源等实际,制定出学生多种职位共同培养策略,强力打造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本专业特色之路。对汽修领域所包含的机修、钣金、喷漆、销售、接待、保险理赔等方向让学生宽泛了解、接触和感受,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二年级学生“窄专项”。在“宽专业”基础上,确定本专业学生个体的专业方向。通过一年级任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的观察和建议,由专业教师和用人单位在实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观察、考核,从中找到其个人学习知识兴趣点和特长,再与学生家长进行联系沟通,根据不同的家庭和企业需求情况,及时确定学生个体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再通过校外轮岗实训验证自己的选择,三年级学生“精专攻”。通过专业教师的指导和校外实训基地学习,通过在个人特长、企业需求等方面有针对性的加强某一领域、某一技能的学习和练习,最大程度上促使学生个体成才,在顶岗实习期间专攻此方向。此培养方案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规范意识,解决学生就业的盲目性,就业目标定位准确,同时缩短了学生在企业的适应时间,降低了企业培养的成本和周期,深受学生和企业认可和好评。

  (二)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

广泛应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法(六阶段协作—反思教学法、基于项目的引导教学法等)。以培养全面的职业行为能力为目标,期望学生彻底、完整地运用手、心、脑等各部位学习,使学生在专业技能、事务能力和社会能力方面并举兼得。行为导向教学法主张师生的双向互动,认为整个教学过程需要学生和教师积极热情的参与投入。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发生了变化,从原来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组织、知识传授、问题咨询与技术倡导者,同时也使学生的角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原来的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和主人。

  首先,让学生充分明确未来的岗位能力要求。汽车维修专业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就让学生了解未来工作的总体岗位能力要求,在日后的教学工作开展中,由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感悟,总结出更为明确的,更为具体的岗位能力要求。

其次,改革原有陈旧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进入21世纪科技飞速发展,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作为为企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职业学校,就必须跟上前进的步伐,作为教学的重点教材也就必须与技术同步。但由于教材的编写、印刷周期时间较长,所以专业课难免出现知识、技能过于陈旧,学习内容不能适应岗位群要求等情况发生。为此,汽车维修专业尝试编写适合实际需求的校本实训教材。在此过程中,专业本着“快速反应、定位合理”的原则进行。“快速反应”是指要在第一时间学习和掌握新技术、新工艺。专业教师积极走访天津诸多品牌“4S”店,目前已与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起亚、一汽大众、海南马自达等品牌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并聘请上述店内的技术总监为学校的新技术顾问,定期到校将先进的技术、工艺以讲座形式教授给专业课教师,同时专业教师也到企业中去进行实践,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定位合理”是指学校在完成教育部规定的教学内容上,尝试适当的加入一部分新技术、新工艺、新技能知识,形成具有时代性的授课内容。为了体现授课内容“定位合理”,学校聘请德国汉斯·塞德尔基金会长期驻华专家施罗德先生为名誉校长,同时走访汽车专业天津知名高校,如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天津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聘请知名专家、学者,为专业新增内容进行修改、完善,成为适合中职特点的先进教学内容。

  其三,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实施一体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工作单的引导下,以实际工作情景来促使学生学习。教师遵循“导向、信息、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步来完成教学,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使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学习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专业课授课地点全部安排在一体化教室,由一体化教师来完成。即一位教师既是理论课教师,又是实践课教师;教室既是理论课教室,又是实践课教室。这样可以突出“讲、做、练”,实现做中学,做中教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