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新闻

宋忠秋带队赴河间就服务县域特色产业问需于企、问计于企

2025年06月16日 浏览量: 来源: 作者:

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学院党委坚持把“开门搞教育”作为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的有效途径。为精准了解企业需求,解决企业实际困难,更好地服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6月13日,学院党委书记宋忠秋带队赴河间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党委副书记靳洪奎,党委委员、副院长孟洪武,河间市政府副市长孙晓梅,河间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高振川出席活动。

宋忠秋一行实地走访调研河间市国欣农业园区、河间市国欣康养园、河北长立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常丰线缆有限公司、河北格锐特钻头有限公司、河北明尚德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现状、用工需求、技术革新诉求以及创新成果转化等情况,着力提高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适配度。

宋忠秋表示,今天到河间市调研是学院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一项务实举措。通过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走访调研,问需于企、问计于企、问效于企,找出学院精准服务县域产业、企业发展的破局之策,助河间经济社会发展一臂之力;通过企业针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意见建议,补短板、强弱项,也能进一步优化学院专业设置、培养模式等工作。

为了更好地服务县域特色产业,助推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县域,我院和河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河间市职教中心牵头,联合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县域企业等组建河间经济开发区产教聚合体。河间经济开发区产教聚合体是河北省首个县域产教聚合体,围绕办好产教聚合体,宋忠秋从“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三个层面进行阐释。他表示,聚合体是产业与教育深度融合、政校行企密切合作的“朋友圈”。聚合体成员类型多样、资源禀赋各异,需要更加灵活、高效的“朋友圈”式机制来整合配置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要素,解决信息不对称、协同效应弱等问题。要保持密切沟通。亲戚越走越亲,朋友越走越近。不能建完了就当做好了,要主动作为,及时了解企业所思所想所盼,定期开展活动,常来常往、亲如一家,共同发力、形成合力,维系好“朋友圈”。要资源共享。围绕产业发展、企业需求,大家各尽所能,有力出力,有技术出技术,有人才出人才,及时互通政策、规划、项目等方面的动态信息和最新成果,捕捉商机、抢占先机,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要守望相助。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更加复杂多变,国内经济正在迎接挑战中保持稳定增长。聚合体成员要正确看待当前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既把握大势、坚定信心,又正视困难、保持清醒,同舟共济、团结互助、抱团发展。要开展实质性活动。坚持多元主体协同推进,建立聚合体理事会,充分发扬民主,协同决策各项事务,严格按照章程和工作计划,务实推进各项工作。要做大做强产教聚合体。聚合体是一个开放的创新系统。突出聚合体在平台、设施、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着重发挥领军企业作用,进一步增强联动性、吸引力,持续释放红利,吸引更多科研院所、企业等参与进来,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合作信任、利益共享,推动聚合体持续向大向强发展。

孙晓梅表示,当前河间市正处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作为沧州职业教育高地,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人才培养经验。河间经济开发区是河间产业集聚、创新发展的主战场。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河间学院成立以来,双方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通过人才精准输送、专业动态调整、服务技能提升等,已取得显著成效。希望通过务实合作,进一步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确保学生“所学即所用”;通过深化订单培养、工学交替、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推动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助力河间企业在创新赋能、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提升核心竞争力。河间市政府在政策引导、资源协调、服务保障等方面提供全力支持,期待合作早日结出硕果,为河间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人才动力和创新活力。

所到企业纷纷表示,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下,沧州职业技术学院领导到河间,进车间、下厂房,虚心问、耐心听,是一场“及时雨”,“解了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渴”。随着产业集群扩容和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河间市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尤其是汽车零部件、石油钻采装备、计算机服务器三大再制造产业目前缺口很大。今天成立的河间经济开发区产教聚合体,让企业找到了相互赋能、互帮互助的“家”。期待进一步加强与学校合作,将最新技术标准、工艺规范和典型项目,及时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为河间市培养留得下用得好的高技能人才。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