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动态

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讲述四史及抗“疫”故事活动

2020年11月16日 浏览量: 来源: 作者:

学史明理、知史砺行,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开展“四史”及新冠疫情防控知识学习教育活动中,将知识学习与故事讲述相结合,通过师生讲述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来感染学生,引领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传承中国精神,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革命先驱安幸生的故事

讲述人:怀琦老师

 

八十年前的天津,安幸生这个名字,与周恩来、张太雷、于方舟、邓颖超等清德雅望之士,都是闻名遐迩的革命先驱。

安幸生出生在中河头村,父亲安维礼崇尚“新学”,在当地兴办了三河头小学,他在这所学校里接受了小学教育。安幸生从小就有正义感,谁家有个灾,哪个人闹个病,他看到了都会尽力帮助。有位老农想借他家大车拉一趟庄稼,车把式做不了主,安幸生掏出自己衣兜里的钱,交给车把式说:“这是人家给的租车费,快去吧,把乡亲的活当成我们家的活干,干不好我可不依你。”在麦收和秋收之后,时常有些贫困人家的妇女、孩子出来捡落在地里的粮食,安幸生见到后往往会指着自家的粮堆说:“别捡了,一人给你们一筐,快背回去吧。”所以,大家从心底感激这位有菩萨心肠的少年。

1919年10月,在李大钊指导下,于方舟和安幸生在天津创建继“觉悟社”之后的“新生社”。1924年8月,中共天津地委成立了天津反帝国主义运动大同盟,安幸生任委员长,委员有陶卓然、辛璞田、邓颖超、李培良等社会知名精英。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4月28日,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了中共北方区委书记李大钊等革命领导人。安幸生与蔡和森等人奉命调到北京,负责恢复北方区委和北京市委的工作,党的机关设在张作霖贴身秘书、中共地下党员董季皋家中。

8月初,安幸生任中共顺直省委组织部长兼北京市委组织部长等要职。安幸生的优良品格和革命精神得到董季皋háo女儿董恂如的倾慕,经蔡和森做媒,1927年8月23日,安幸生与董恂如这对志同道合的革命战友,喜结良缘。

中秋节前,董季皋从大帅府得到一份从南京传来的“清党”绝密文件,蔡和森、安幸生、董季皋等党组织重要领导者名字赫然在列,组织决定安幸生和董恂如立即转移。安幸生不但没转移,还主动赶到预定地址,把敌人要逮捕人名单和转移事项通知相关同志。党组织和同志们安全了,由于叛徒出卖,安幸生却被逮捕。

安幸生在狱中受尽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却始终大义凛然,张作霖恼羞成怒,11月11日深夜下令,将安幸生、董季皋等18位共产党人秘密杀害。安幸生年仅25岁,与董恂如相亲相爱地共同生活,竟只有短短的33天!

1949年12月11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隆重举行安幸生等18位烈士忠骨安葬仪式。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亲自出席,他表情凝重,缓步走到烈士安幸生夫人董恂如面前,鞠躬致敬,然后紧紧地与董恂如握手,满眼闪烁着泪光深情地说,董恂如同志,我和你一起抬着安幸生烈士到墓地好吗?总理这一举动令在场所有的人为之动容,董恂如一双泪眼惊愕地望着总理,仿佛有许多话要说,却一时语塞。周总理安慰董恂如:你不要哭,我们两人好好抬着我们的战友、同志、亲人吧!

董恂如回忆道:“我抬眼一看总理,他要我别哭,可是他早已泪流满颊了。这个情景嵌入我心中,永远是那么亲切而清晰。今天回想起来,仍然让我潸然泪下。”

敬爱的周总理挥泪抬忠骨的情景深深地嵌入那一代人的心中,安幸生等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令人敬仰、赞佩,我们将会永远地铭记、缅怀。

 

 

半条被子的故事

讲述人:耿梦天 现代服务与管理系空乘1901班

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提到了长征路上一个感人的故事:“半条被子”的故事。时隔四年,今年的9月16日下午,正在湖南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这个故事的发生地,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参观“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今天我将带领大家重温那个年代,走进半条被子的故事。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性转移,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大部队抵达湖南汝城县进行休整,11月6日,3名和大部队走散的女红军来到了一个叫沙洲的村子。时已入冬,大山里寒风凛冽,可姑娘们依然坚守纪律,天黑了也不进村民家门,下雪了就挤在屋檐下躲避。

村民徐解秀于心不忍,乘着夜色,偷偷让她们住进了自己家。可徐解秀家一贫如洗,连一条完整的被子都没有。女红军们拿出自己唯一的一条棉被,和女主人挤在一张床上休息了一晚。

第二天,村民们发现徐解秀收留了红军,纷纷劝她别惹麻烦,快些赶走红军。3个姑娘见状并不气恼,反而拿出珍贵的药物给老乡治病,帮助难产的孕妇接生,宣传共产党的进步思想......几天时间,村民们被红军战士的实际行动所感染。

不久,传来了大部队的消息,女红军要走了,临行前她们决定把这条唯一的被子留给徐解秀,徐解秀说什么也不肯要。她们在村口推来让去,争执不下。这时,一位女红军从背包中摸出一把剪刀,把这条被子剪成了两半,她拉着徐解秀的手说:“大姐,你一半,我们一半,等革命胜利了,我们一定会来看你,到时候送你一条完整的新棉被。”徐解秀激动地接过这半条被子,喃喃着说道:“我现在终于明白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大部队开始翻山了,徐解秀不放心,决定让丈夫送她们翻山,并再三嘱托丈夫一定要把红军姐妹安全地送出大山。当时两人讲好,送红军翻山追上大部队后就回来。谁知道丈夫到了第二天还没有回来,跟三位女红军一样,从此没了音讯。那半条被子后来也被敌人搜走了。

腥风血雨几十年,革命胜利的喜讯终于传来,可徐解秀却没能盼到亲人的归来。每年的这几天她都会到来到当年和丈夫、女红军分别的山脚下等上好久,那间厢房的陈设也一直是原来的样子。回忆往事,老人抹着泪自言自语说:“你们说话要算数呀,说好了,打败敌人要来看我的呀!你们几时才能回来啊......”

半条被子,不仅留下了党对人民的深情,更是走进了百姓的心里,千千万万的老百姓就是从这“半条被子”中,最直接也最深刻地认识了中国共产党:“什么叫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只有一条被子,也要给穷苦人半条的人。”

 

 

见义勇为的95后战士王亮的英雄故事

讲述人:王金垚 信息工程系信管1902班

 

青春是一个个破茧成蝶的故事,青春总是和青年人对于变化的憧憬、渴望联系在一起。青春是何以破茧成蝶的呢?青春蝶变最重要的标志又是什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在见义勇为英雄,95后战士王亮的身上找到答案。

2020年7月12日,在江西省景德镇浮梁县,一辆小轿车与一辆大货车相撞,小轿车侧翻坠入湍急的河流。回家探亲的第72集团军某合成旅“95后”战士王亮正好路过这里,看到河中四轮朝上的轿车,他毫不犹豫地从5米高处一个猛子跳进河里,快速地游到车门旁。可是,由于河水已经严重倒灌,巨大的水压让门很难被打开,王亮使出全身的力气最终拽开了车门,先将一个正在挣扎呼救的孩子抱出,又拉出了孩子的父母和一位老人。刚将四人救上岸,王亮得知车上还有一名司机没上来,此时,已精疲力尽的他提着锤子再次跳入水中砸烂车窗,拉出司机,可惜,因为溺水时间过长,尽管王亮已经尽最大努力进行抢救,还是没能救回这名司机的生命。两分多钟的时间,这位95后战士挽救了一家四口的生命,以沉着冷静和勇敢无畏,诠释了“军人”这两个字的含义。他说“我是一名军人,也是一名党员。我应该第一个冲上去,这是我应该做的!”

英雄,就要受表彰。8月1日,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经公桥镇经公桥村,锣鼓喧天、热闹非凡,“热烈祝贺王亮同志荣立一等功”横幅喜庆醒目,村民们簇拥在道路两旁鼓掌喝彩,王亮胸前挂着一等功荣誉奖章,走在队伍的最中间,已然成了全村最闪亮的明星。在热烈庄重的送立功喜报仪式上,军地领导一道为王亮父母送上立功喜报和“一等功臣之家”牌匾以及10000元奖金。仪式结束后,又出现了令人感动的一幕,王亮把荣立一等功的10000元奖金全部转赠给了景德镇慈善总会,用于需要帮助的人。

这个世界上从来也没有什么天生的英雄,是责任和担当让他们一路飞奔,谱写出新时代的最美青春。新时代需要新青年,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我们面临的新时代是中国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代。我们逢其时也重任在肩,既是追梦人,也是圆梦人,我们要共同在青春奋斗中,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奋斗中梦想成真。

 

 

一名确诊教师的抗疫故事

讲述人:齐蕾老师

 

“老师,你现在的身体怎样?”

“我很好,不用担心!”

3月5日上午10点,陆方喆准时进入QQ群直播间,开始为35名研究生上“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两节课很快结束了,但学生们却不愿离开,因为大家都想知道陆方喆出院回家后的身体状况。

陆方喆,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对外汉语专业教师,中共党员。

今年寒假,陆方喆携妻儿回宁波老家过年。然而到达宁波后,他和妻子出现了不适症状,经医院确诊为新冠病毒阳性,被隔离治疗,所幸其他家人未被传染。

住院期间,陆方喆和妻子乐观应对,积极配合治疗。2月4日,陆方喆的妻子成为第一批治愈者出院了。陆方喆一方面为妻子感到高兴,一方面也有点失落,自己还不能达到出院标准。

2月12日,按照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华中师大如期网上开学。身在病房的陆方喆心挂教学,坐立不安。

这学期陆方喆有两门本科生课程、一门研究生课程,其中一门本科课程是与教研室另外两位教师合上。其间,同事考虑到他现在的情况,提出可以替他上课,也可以将另外几门课延后开课或者安排学生自学。

考虑到自己身体情况尚可,没有发烧、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状,感觉还能胜任教学任务,同时,陆方喆也想给自己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便婉拒了同事的好意。

病房里,陆方喆建课程QQ群,上传课程资料,积极投入到备课之中。幸运的是,在2月13日正式上课的前一天,陆方喆连续两次核酸检测阴性,肺部CT有明显好转。住院治疗两周之后,医院通知陆方喆可以出院了。收拾好行李,救护车把陆方喆送到了另一家医院再隔离观察14天。

也有人劝陆方喆好好休养,别太劳累,反复考虑之后,陆方喆最终还是决定用网络直播的方式教学。他说,自己承担着关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研究课题,正好是检验利用数字化资源开展数字化教学的好机会。

“理论上,我已经康复了,自己感觉也不错,希望能通过上课让自己回归正常的生活。”陆方喆说。

2月13日下午两点,在隔离病房中,陆方喆通过电脑的QQ群直播,顺利地完成了“中华文化技能”课程第一课的教学任务。

2月18日,陆方喆的另一门本科课程“汉语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开课了,仍旧用QQ视频直播。一开始,陆方喆没跟学生说得病的事情,后来在直播过程中,有护士进来量体温,被学生看到了。他便跟学生讲述了自己战胜病毒的过程,劝告他们少出门,多洗手,做好防护,不要恐慌,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学生们听了之后非常感动,纷纷表示要更加努力地学习,不辜负老师在这么困难的条件下给他们上课。

患病期间得到的温暖一直触动着陆方喆的内心:“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同事亲友的温情鼓励,妻子与我的相互扶持,都在给予我抗疫的力量。”

2月21日,陆方喆的妻子在出院后的第一时间捐献了自己的血浆,成为宁波市第一位捐献血浆的康复患者。在康复后解除隔离的第二天,陆方喆也去宁波献血中心献了300毫升血浆。

陆方喆说:“我想通过自己的行动回报社会,去帮助其他病友渡过难关,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施治。其实献血浆对身体并无影响,即使大病初愈也是绝对安全的。所以我鼓励康复者,有条件就去捐献自己的血浆。我们作为普通人无法提供更多帮助,只能以此为抗疫贡献力量。”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陆方喆用乐观驱散病毒阴霾,用奉献行动传递温暖。他的精神给学生们带来了更深层的教育,让他们发现还有一些人和事值得去学习、领悟、珍视、动容。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