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采风

课程思政实践中的十个误区

2020年08月13日 浏览量: 来源: 教育技术前沿 作者: 曹殿波

        在前面的微信推送里我们曾经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中的‘曲折’”为题,介绍了先行者们在整体推进课程思政改革的过程中经历过的一些曲折。在本篇微信推送中,我站在一线教师的视角,罗列十个实施课程思政过程中常见的误区。

        一、显性的思政或者“硬思政”

        在以前的微信推送里,我们曾介绍过课程思政在本质上属于学科德育,在方法上要通过“隐性”的方式进行,让受教者是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思政教育。这就要求施教者不能采用灌输的方式实施课程思政,更不能跨越边际直接行使思政教师的职责。特别是在涉及思政教育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更不适合直接宣教。因为一方面可能学科教师的思政素养达不到炉火纯青,另一方面这样“思政味”的学科课程还特别容易引发受教者的逆反心理。

        二、牵强的开展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是把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实施的全过程,这种融入需要讲究一定的艺术,不能过分的牵强。比如在宏观层面的家国情怀、政治认同等方面的内容,就不宜直接引入到课程实施过程中,而应该间接的通过案例、故事、情境等形式体现出来。否则就会因为略显“生硬”而造成一定的违和感,从而降低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毕竟,从具体和抽象之间,还有很长的中间过程要完成。

        三、泛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的内容从本质上属于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的内容。而纯粹的知识内容充其量属于人文素养的方面的范畴。如果把人文素养类内容也看作课程思政内容,则具有一定的泛课程思政化倾向。因此,我们在以“跨界”的方式引入这些内容的时候,一定要关注这些内容给受教者带来的思想、情感方面的转变。而不止是增长人文常识,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思维、提高学习兴趣等等。

        四、喧宾夺主的课程思政

        前几天听一位课程制作同行聊起某校录制教学比赛参赛视频的情形,他们在邀请专家进行打磨的时候,专家给出的意见是继续加大课程思政的力度,而实际上这堂课里已经有接近20分钟的时间都在开展课程思政了。虽然这是为了制作参赛视频,可以适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不一定要如实展示常规课堂教学过程,但是也不能为了突出课程思政而没有限度的增加课程思政内容。我们在前面的推文中也不止一次表达过,在非思政课的课程中,学科教学必须是占主导地位的。

        五、堂堂课里有思政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需要依据OBE的理念,从人才培养目标开始反向规划,逐层落实到具体的课程之中。因此,门门课程有思政这句话是对的,但这不是要求堂堂课程都要有思政。课程思政的内容是与课程思政的目标相关的。机械地要求是不符合实际的。

        六、浅尝辄止的课程思政

        与思政课程里的思政系统化相比较,课程思政更需要在“点”上发力,追求思政教学的深度。实施课程思政的目的是在学科教学中检验或者验证思政课程学习过的原理,从而实现“同向同行”。因此,课程思政不做则已,如果做起来就要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不是在形式上加入一些课程思政的内容,浅尝辄止地讲一讲而已。

        七、单一方法的课程思政

        在当前的课程思政教学中,采用最多的方法依然是讲授法。虽然讲授的故事生动了一些,讲授的内容拓展了一些,但是教学效果依然有限。因为讲得再好,也只能在认知层面达到转变或者认同,在前面关于课程思政教学原理中我们曾经提到过,要提升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就需要让学生在行为层面有所表现,所以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的选择不能忽视引导受教者的参与、体验、实践。

        八、有思政,无评价

        部分教师由于没有接受或者形成OBE的理念、不重视开展教学设计等情况依然大量存在(这也是当前的教培届在这两个选题上大做文章的原因)。很多时候教师仍然把知识的讲授看作是教学的全部,关心更多的还是知识是否介绍清楚、是否讲授全面,而不关心学生是否达到了预定的学习目标。这就导致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缺乏对教学效果开展有效评价的活动。这种情况如果体现在课程思政教学中就是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环节的错位或者缺失。

        九、重视预定性,轻视生成性

        在实施教学之前开展教学设计,已经基本形成了共识,所以我们特别重视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前面有一篇专门的微信推送,详细地介绍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实践证明,依据教学设计方案实施教学会有效提升教学的效率。但是由于课程思政内容的特殊性,实施课程思政的载体具有多样性(比如可以举不同的案例,讲不同的故事,开展不同的活动而实现相同的目标),实施课程思政的时机还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因此,在完成教学设计的规定动作之外,要时刻保持对教学的敏感,把握住其他一些稍纵即逝的教育时机,强化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把这些生成性的教育内容同样重视起来,及时补充在教学反思之中。

        十、重视第一课堂,忽视第二、第三课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对于学科教师而言,主要涉及到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两个维度。但是实际上,我们当前把课程思政的焦点放在了课堂教学和讲授环节,忽视了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忽视了在科研、服务、管理等方面。而在这些方面开展课程思政恰恰可以丰富手段、增加深度、提升效果。

        结合当前的实践经验,这里只列举了十个方面的误区。这些问题不是全部,随着教学实践的进一步深入,陆续还会出现更多的问题。当然,暴漏出来的问题越多,我们进步得就可能越快。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