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课前三分钟” 守好思政“责任田”

——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团结一致,抗疫必胜”主题党日活动

2020年04月03日 浏览量: 来源: 作者: 刘素平 【字体:

2020年3月24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党员利用学习强国视频会议平台,开展“团结一致,抗疫必胜”主题党日活动。活动由基础部第一党支部书记刘素平主持,基础部党总支书记马桂芬讲话。

首先,支部书记刘素平带领大家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志在全胜的战‘疫’纲领!”的重要讲话。讲话从全局的高度全面总结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深刻分析了当前疫情形势和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提出了加强党的领导、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极具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讲话最后特别强调:在这场严峻斗争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顽强拼搏,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强调:“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

接着,全体教师党员分享了如何利用“课前三分钟”,实现防疫、抗疫与线上教学的有机结合。

刘媛媛老师认为,课前三分钟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突出三个字:“新”、“精”、“育”。新:一定要注重时效性;关注官方微信视频,发布的更快,更细,针对性很强,可以结合使用。精:在线课程中,课前三分钟控制在5分钟左右,通过重点讲解让学生有所收获。育:所选取的新闻热点,要有感染力和教育意义,教师在讲解完新闻后,要结合思政课教学内容进行提炼和总结。

王晓婷老师谈到,近期课前三分钟教学中侧重以下几个方面:全球疫情防控中,各国不同应对方式体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是中国制度优势的灵魂;疫情防控与脱贫攻坚齐抓并行,防控疫情是大事,脱贫攻坚战也是必须完成的任务。在党的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取得脱贫攻坚战和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胜利;筑牢大学生意识形态阵地,疫情防控中,国际舆论也在激烈交锋,思政课教师要有针对性、有理有节地进行回应和驳斥,筑牢大学生意识形态的阵地。

谢英时老师谈到,将疫情中的课前三分钟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行讲授:疫情早期阶段,开展疫情防护知识教育,让同学们做好防护,保护自己和家人,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疫情严峻复杂阶段,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海外疫情大爆发的现阶段,告诉同学要学会珍惜懂得防范风险!让学生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感受到全球战“疫”中中国的大国担当!

怀琦老师谈到,在线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前三分钟的作用,及时给学生补充疫情的最新消息。具体包括:让学生每天关注疫情动态,及时防疫;充分利用学院官微,宣传我校优秀党员干部、先进典型人物在防疫中的典型事例;充分发挥线上教学优势,让学生成为课前三分钟的主讲;突出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王海涛老师认为,课前三分钟教学中,应把疫情防控和爱国主义最大限度地结合在一起。在授课中,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疫情前后的生活,懂得一间安静的教室来之不易,进而逐步引导学生真学、真信、真用。再发掘国内典型事迹、身边的先进人物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们明白疫情防控中的这些故事、这些人物、这些教训,不能只出现在若干年后的课本里,成为僵硬的答题要点,而要化为一种信念,激励他们勤奋努力、精进学业。

全体党员教师分享完毕,党总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桂芬教授进行了总结讲话,马院长指出,老师们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谈了自己在课前三分钟中的做法和想法,并将疫情工作中的事迹与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结合,可以感受到大家对课前三分钟非常重视,下功夫,动脑筋做了许多的努力。在全球防控疫情的背景下,我们还要继续通过比较教学和引导教学,把握住疫情防控中思政课教学的关键时机,带领学生学懂悟透,强化学生的责任担当。

最后,支部书记刘素平再一次肯定了老师们将防疫、抗疫与思政课教学融合付出的努力,同时也提出了要求:一是在今后教学中多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前三分钟的教学中来,强化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提高在线思政课的实效性;二是继续发挥思政课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以良好的精神风貌、过硬的理论水平,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占领好“主阵地”,最大限度地发挥好思政课教师的引领作用。

全体党员教师也纷纷表示:课前三分钟是一个有力的平台,将高校思政课教学优势转化为防疫斗争的力量、转化为富有穿透力和凝聚力的号召,使学生更加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思政课教师肩负重大责任,要守好自己的“责任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教学中结合抗击疫情的典型事件开展教学,弘扬爱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