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国庆: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建设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

作者: 录入者:电气系 来源: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22日

与近年来教育部大多数关于职业教育的文件一样,《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继续把职业教育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列入了重要内容,明确提出要“建成覆盖大部分行业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并强调要“发挥标准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中的基础性作用”。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在国家政策中的核心地位越来越清晰。那么什么是国家专业教学标准?为什么说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建设是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基础?如何开展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在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已取得了较大进展的今天,在已有实践基础上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反思极有必要。

 

一、如何定义国家专业教学标准

 
 
 

 

对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意义的理解,以及对其开发技术的设计,均取决于对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内涵的阐释。虽然近年来,许多地方都在强调开发专业教学标准的重要意义,并启动了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工作,但人们对专业教学标准的内涵并没有达成共识,而内涵不清已成为制约专业教学标准建设的重要因素。对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内涵的准确把握可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

 

(一)国家专业教学标准是人才培养方案的上位概念

 

专业教学标准可以在国家层面开发,也可以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层面开发。国家层面开发的专业教学标准称为国家专业教学标准。无论专业教学标准在哪个教育行政层面进行开发,理解专业教学标准内涵的切入点是它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区别。许多时候,人们仍然只是站在职业院校层面理解专业教学标准的内涵,即把它理解为更加科学、严谨、规范的人才培养方案,而其内容结构则与人才培养方案没有根本性区别。这是对专业教学标准内涵的误解。这种误解不能回答一个问题,即专业教学标准为什么要在国家层面进行开发?难道只是因为职业院校开发不好人才培养方案,国家要代替它们开发?或是因为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水平差异太大,国家要规范对它们的基本要求?显然都不是。如果这样理解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的内涵,那么不仅可能对职业教育专业教学带来伤害,还会导致无法深刻理解《方案》中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巩固和发展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联合行业制定国家教学标准、职业院校依据标准自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工作格局”。

 

国家专业教学标准这一概念的提出,并非要提升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主体的层次,而是要解决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开发中长期存在的两个问题:

 

一是缺乏开发依据。这里说的依据,并非政策与制度依据,而是内容标准依据。政策与制度依据是不缺的,教育部出台过多项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指导文件以及专业目录,用于规范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与实施,但这些文件只解决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必须遵守的政策依据和制度要求,然而除了这一方面,职业院校要编制出专业性很强的人才培养方案,更需要能帮助其深刻理解专业人才培养内涵的内容标准,比如某专业能够面向的职业岗位有哪些?核心素养有哪些?职业能力有哪些?要达到的学习水平是什么?行业对这些职业能力的要求是什么?

 

二是缺乏开发所需要的原材料。一份优秀的人才培养方案,除了要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精确描述其人才培养规格要求,还要深入描述专业教学的具体内容。只有描述清楚了这个层面的内容,教师才能清晰地知道教什么、如何教,人才培养方案的构思才能落地。然而长期以来,职业院校对这个层面内容的了解几乎处于缺失状态,即缺乏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所需要的原材料。比如职业院校普遍知道团队合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却并不清楚团队合作能力教学的具体内容。由于对更深层内容了解的缺失,使得职业院校教师只得死守原有的学科知识体系,这是我国职业教育能力本位课程改革尽管历时很长,却很难真正从学科课程模式中脱离出来的原因。

 

因此,国家专业教学标准是人才培养方案的上位概念,它是填补我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治理体系制度性缺失的一个重要概念。分析至此,可以把专业教学标准定义为描述专业教学的内容与学习标准,以及相关课程设置要求的文件,其核心内容是职业能力标准,也可包含普通文化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容与学习标准。

 

(二)国家专业教学标准是新的教学治理体系下产生的概念

 

课程有制度的维度,这是理解课程这一概念非常重要的方面。课程领域新概念的产生,往往伴随着教学治理体系的改革。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的上位概念——专业教学标准,便有着现代教学治理体系构建的目的,即更加清晰地界定教育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在专业教学中的职责,使各个层面的职能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从而达到提升专业教学质量的目的。具体内涵是,教育部的职责主要聚焦在集中全国力量开发国家专业教学标准,职业院校的职责则是面向人才市场,依据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这是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治理体系的基本构架。

 

过去由于缺乏国家专业教学标准这一概念,使得教育部与职业院校在课程建设中的角色没有清晰地区分开来,即都在围绕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展开工作,只不过职业院校是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的实施者,而教育部是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的指导者、组织者。这种工作模式一方面制约了教育部在专业教学中职能的充分发挥,使之不能集中精力解决职业教育专业教学中更根本性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制约了职业院校作为人才培养主体的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它们总是在被动地等待教育行政部门的指令,而不是积极地面向人才市场,探索人才培养的新需求与培养规律。这种工作模式使得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难有根本性突破。

 

当然,区分教育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与职业院校在专业教学中的职责还有其他可借鉴的模式。比如普通教育是用课程管辖权的划分来解决这一问题的,它们构建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3类课程,不同课程的管理权归属不同层级的教育行政机构。但这一模式不适合职业教育,因为它无法支撑一份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对职业教育来说,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的概念框架就是专业教学标准与人才培养方案。

 

(三)国家专业教学标准是国家对专业教学结果的分析式描述

 

以上从功能定位与制度基础两个维度对专业教学标准这一概念进行了分析,对一个概念的理解还需要第3个维度,即它的内容结构与描述方式。

 

1.从内容上看,标准是对事物所要达到的要求的规定。这个要求,可能是针对结果的,也可能是针对过程的。多数时候,标准规范的对象是结果,但也有些管理体系,如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会把它的标准推进到对过程的要求。对国家专业教学标准而言,其要规定的对象应当是人才培养结果,至于人才培养过程,只能对其中的一些重要环节进行制度化规定,如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总学时数要求、实习要求,等等,其他方面则应把自主权留给职业院校。因此,专业教学标准主要是对专业教学结果的描述。

 

2.从描述方式看,对专业教学结果的描述有两种模式,即概括模式和分析模式。概括模式是对专业教学结果进行概括式、纲要性描述,比如华盛顿协议对工程师培养标准的描述采取的就是概括模式,其显著特点是标准的条目并不多。分析模式是对专业教学结果进行分析式、详细性描述,国外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都是采取这种描述模式,其显著特点是标准的内容非常详细和深入。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标准描述为什么要采取分析模式?这是由其功能所决定的,即不只是用于检测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结果,还要为其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提供内容依据和原材料。

 

二、如何理解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的基础性地位

 
 
 

 

在国家层面开发专业教学标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至21世纪初,德国、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均建立起了完善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体系,使其职业教育迈入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轨道。由于缺乏国家专业教学标准这一概念,以及对其理论体系与开发方法的系统研究,使得我国在这一领域落后西方国家20多年。同时,这一概念的缺失,还使得我国对西方国家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研究长期停留在中观层面,没有上升到国家专业教学标准这一宏观层面。我国职业教育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加快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开发进程。

 

为什么要把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重要性上升到如此高度?该如何理解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中的基础性作用?需要基于对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功能定位的分析,通常来说,标准的主要功能是规范和统一,规范是为了保证质量,统一是为了保证规格的一致。制造业领域标准的这一功能体现得非常明显。但是教育领域的标准除了要具备这两个功能外,还有一项独有的功能,这是一项建设性的功能,即为教育过程提供内容依据和原材料。而且对教育领域来说,标准的建设性功能比它的规定性功能重要得多。教育改革难以深化,就在于以往的改革思维模式比较注重对学校人才培养的结果性要求,然而学校更加需要的是为了达到这个结果,实施教育过程需要依据的内容标准和原材料。

 

“标准”一词在用于专业教学之前,是用于课程的,产生了课程标准这一概念,而课程标准这一概念首先在普通教育中得到使用。时至今日,国外职业教育中课程标准这一概念的使用还不是很广泛,因为职业教育不像普通教育那样需要严格的课程设置边界,它更为强调的是专业教学,而课程设置是可以根据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的。分析普通教育课程标准的内容结构和表达方式可以发现,其篇幅通常都很长,其中,大量的篇幅用于描述该门课程设计的理念和学习内容及其标准。如果用常规标准概念来看,课程标准的篇幅没有必要这么长。但如此长的课程标准篇幅绝非多余,它是教育实践的需要。如果没有对内容的深入描述,其对人才培养结果规格的描述就没有意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课程标准的形成不像一般标准的形成那样使用“制订”一词,而是使用“开发”一词,即它本身是一项具有原创性的成果。开发主要体现在对内容的深入挖掘。职业教育把“标准”一词用到专业,形成了专业教学标准这一概念,应当保留教育领域中“标准”的这一特有含义。

 

对职业教育来说,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内容是工作知识。工作知识中尽管也要包含理论知识,但这种理论知识是在实践中应用的,内涵与性质均已发生了根本变化的知识。无论是职业能力还是工作知识,都是来源于职业实践的,这使得其开发难度远大于普通教育学科知识的开发难度。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课程建设越来越重视,职业院校承担了越来越多的课程开发工作,然而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整体水平没有获得根本性提升,因为职业能力与工作知识开发的技术性很强,难度很大,职业院校通常不具备开发能力,它们所开发的职业能力和工作知识普遍质量不高,有时反而阻碍了课程质量的提升。职业教育课程建设要摆脱这种格局,急需整合课程开发力量,构建完善的职业教育国家专业教学标准体系,集中解决课程建设中的基础性问题,为职业院校的课程建设搭建国家平台。

 

三、如何发挥我国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后发优势

 
 
 

 

《方案》还提出:要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先进水平的专业教学标准是什么样的?我国的专业教学标准建设水平是否可能超越西方国家?尽管我国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在时间上落后了西方国家20多年,但如果在开发中能处理好以下3个关系,是有可能超越西方国家的。最终能否超越,取决于参与开发成员的专业水平、开发工作组织的严密性和对开发成果的高要求。

 

(一)基于现代产业背景

 

西方国家的专业教学标准多数是在20多年前完成的,那时的产业主要是基于自动化技术的。然而过去的20多年信息化技术突飞猛进,到了今天开始向智能化技术迈进。虽然智能化技术还处于探索阶段,但我们已能深刻地感受到这20多年来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产业形态与职业模式带来的深刻影响。

 

新的业态带来了新的职业模式。产业变化对职业模式带来的影响不只是量的变化,体现为一些传统职业的退化、消失和一些新职业的涌现,或者体现为职业的工作内容和手段的变化。这种变化甚至是质的变化,即整个职业的内涵与工作过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比如许多可编码的技能操作被机器取代后,职业工作范围的扩大对思维能力的要求会提升。事实上,产业的变化已经对职业教育课程的核心概念提出了新需求。产业的剧变给我国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带来了很大挑战,但同时也给我们在这一领域超越西方国家提供了机会,因为西方国家基于传统产业所开发的专业教学标准在现代产业背景下已越来越不适应。

 

(二)基于先进的职业教育思想

 

专业教学标准开发需要职业教育思想的指导。不同职业教育思想决定了对专业教学内容开发方向的选取和结果的取舍。西方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开发虽然在时间上早于我国,但这些专业教学标准主要基于20世纪9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能力本位教育思想及其开发技术,美国的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则更多地考虑了学习者的生涯发展需求。能力本位开发技术的突出优势是可以使开发结果与岗位工作内容最大限度地匹配起来,但它有个致命缺点,就是只能与已有的工作内容匹配,只能培养出能很好地适应现有工作过程的技能型人才,而无法培养出能够创造性地完成现有工作任务,甚至改变现有工作过程的技能型人才。当然,它也无法培养出能适应现代流动多变的就业模式的技能型人才,因为这种开发技术决定了其标准的内容只有一个来源,那就是职业的需求,而完全忽视了个体的发展需求。

 

这种单向度的开发模式对现代社会来说已经不适应了。当前的职业教育在教学内容上要整合产业需求和个体发展需求。这二者有时是一致的,有时则不一致,甚至相反。比如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要求,能力本位教育思想对理论知识学习的要求是很低的,它们要求学习者只需掌握完成当前工作任务所需要的必备的理论知识,然而从个体未来发展的角度看,则需要他们掌握多得多的理论知识。通过对这个职业教育思想的系统梳理,确立起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所基于的更加先进、完整的职业教育思想,可以使我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超越西方国家多一个保障。

 

(三)基于标准开发的新技术

 

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所依据的主要技术是职业能力分析,然而职业能力分析是项掌握难度比较大的开发技术,如果对该技术的研究本身不够深入,是难以开发出高水平专业教学标准的。职业能力分析如对浮在水中的冰山的切割,如果只对冰山水面上的部分进行切割,切割下来的成果是人们所能看得见的,因而人们并不能深刻体会到切割的意义有多大;当切割到与水交界的部位时,切割下来的成果有一部分是人们所见到的,一部分则是人们所未见到的,人们开始对它感兴趣;当切割过程深入到水下面以后,人们对切割的兴趣则开始变得很浓,因为拿出来的成果是他们所未见过的。

 

职业能力开发技术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职业能力开发深度的差别,开发得越深,对技术的掌握要求越高。西方国家的职业能力分析,多数只是基于工作任务的分析,即基于工作任务分析的成果进行职业能力分析。这一分析思路本是正确的,只有基于工作任务,才可能使能力分析基于职业内容。然而他们没有深入研究职业能力分析与工作任务分析在技术上的根本性区别,甚至把职业能力与工作任务等同起来,使职业能力分析往往只是停留在水面上。这是其职业能力分析技术的根本缺陷,这种缺陷严重制约了其专业教学标准质量的提升。

 

相比之下,长期以来,我国学者对职业能力分析技术的研究,在注意对职业能力描述方法进行设计的同时,非常重视对职业能力分析技术的理论研究,这使得我国对这一技术的研究水平事实上已超越西方国家,这为我国开发更高水平的专业教学标准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

 

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内容,其开发的重要性获得了职业教育界的高度认同,这是其能够纳入《方案》的重要原因。但专业教学标准开发要科学、有序、高效地进行,需要深入研究其基本理论问题。

 

 

 

本文摘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年第7期


本系概况|专业介绍|师资队伍|实践设施 | 科研成果|高职研究|精品课程| 就业指导

Copyright © 2000-2011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河北省沧州市运河区学院路 联系电话:0317-2128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