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试论现代建筑中的生态建筑元素


作者:王雪涛 王丹 来源: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09日 点击数:

建筑设计是直觉感受与理智分析的综合过程,很少有建筑能达到即如诗画般迷人,又如机器般使用的圆满境地。只有处理好建筑与周围环境以及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感性与理性的完美结合。创造性思维过程中,包含着建筑师对建筑和周围环境关系的个人见解。深厚的情感和独到的领悟能力有助于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融洽。现代建筑师常对用地周围的原有建筑形式如获至宝,以求在建筑造型上的统一或对比。

勒·柯布西耶的作品是哲理与诗意的融合,深含对自然环境的浓情。早期,他将传统建筑与景观之间的关系进行置换与取舍,在当时的住宅设计表现为选择平整开阔的建造用地和白色的建筑色彩——建筑形象清晰明确,周围环境起到衬托作用。他提出的“新建筑五点”中的底层架空和屋顶花园,本意就是增加绿化面积。建于Poissy的萨伏伊别墅(The Villa Savoy)就是典型的例子,周围景观与建筑造型看似无关,却成为市内和屋顶的视觉景观延伸。柯布西耶的城市住宅设计中,也会有类似于乡间住宅的退层式屋顶花园。这些设计过程推动了柯布西耶对建筑与景观关系的深入研究,此后,他着力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将建筑与自然形态诗意地结合。印度的昌迪加尔行政中心(Chandigarh)和位于哈佛大学的卡朋特视觉艺术展示中心(The Carpenter Center for the Visual Arts)两个作品,与所处自然环境神话般的结合,颇有荡气回肠之感。

 美国建筑师路易·康继续着勒·柯布西耶的建筑理论,热衷于创造神话般的建筑。他为印度次大陆的孟加拉国设计了首府达卡的政府建筑群,其灵感就来自建筑场地奇异的自然环境,同时兼顾世俗与宗教,其中的一些建筑细部与炎热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相适应,将建筑物与自然气候间的矛盾融入建筑空间和形式的设计。时至今日,所有建筑物还是以古老简单的方式迎来送往每一天,没有一幢建筑使用空调。

芬兰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则以独特的视角关注人类、自然和技术之间的关系,他讲求浪漫情感与地域特点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对当今生态建筑有着极深远的影响。他根植于现代建筑强调整体功能要求的设计原则,避开抽象简化的思想体系找到引起自己内心共鸣的设计理念。其早期作品帕米欧结核病疗养院(Tuberculosis Sanatorium at Paimio,1929-1933),是一幢掩映在白桦树和松树林中的白色建筑,,整个建筑顺着起伏的地势舒展开来,与环境极为融洽。从中规中矩的形式和有条有理的功能布局不难看出其遵循的现代主义建筑原则。这是阿尔瓦·阿尔托个人建筑生涯的转折点。随后的设计完全倾注在研究地域文化与建筑的关系上,表现在运用不规则的曲面、变化多样的平面形式、室内空间的自由流动和不断延伸。看起来与现代建筑工业化要求完全相悖,但他总是千方百计将经济性和标准化因素付诸行动。阿尔瓦·阿尔托设计的建筑形式、细部处理、韵律节奏都与芬兰自然景观相呼应,同时受到建筑基地地形、地势的制约。他能满足建筑的经济性要求,应归功于他对木材的广泛使用。木材虽在现代建筑中很少作为结构材料,但阿尔托却使其成为其建筑空间的组成元素,并成为其畅销至今的经典家具的主要构成部分。阿尔瓦·阿尔托的设计作品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并注重对人与建筑在精神与实用关系的推敲。阿尔托的建筑完全融入自然,从属于自然。他是一位现代建筑设计师,他对祖国芬兰的独特气候条件、文化背景和经济状况的熟悉和了解的设计方式是现今生态建筑思维所必不可少的。

F·L·赖特坚持自己的设计信念,从传统建筑及自然环境中汲取灵感。生长于美国中西部的他,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了解欧洲建筑产生的根源,却未受欧洲历史和文化的束缚。日本早期的传统建筑也对他的建筑理论产生了很大影响,在流动空间以及对建筑材料选择和应用上推崇不已。他依据实际使用确定材料,并发掘出一些原材料的新特性和潜在作用,家乡独特的自然景观和考古学价值是赖特的主要灵感之源,他深知建筑应根植于大地,与自然融为一体。赖特为匹兹堡富商考夫曼(Edgar J.Kaufman)设计的周末度假住宅——流水别墅(Falling Water)堪称建筑与周围环境完美结合的典范,人工物与自然景观相互渗透,相得益彰,线条简洁、轻盈悬挑的钢筋混凝土平台是欧洲现代主义建筑技术的精粹。位于亚利桑那州(Arizona)的西塔里埃森(Taliesin West)——赖特的私人住宅和工作室,是另一个与众不同的杰作。建筑坐落在砂石荒漠中,周围种有仙人掌,就像大地中长出来一样,粗砺的石墙渐渐消失在地坪深处,纵横交错的木架似乎是风沙荡涤后的残存,经受阳光的灼烤和岁月的洗礼。赖特的“有机建筑”理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现代生态建筑实践,他认为“有机建筑设计没有终结的时候”,它是一个过程。设计是动态的,建筑一直持续受到环境及其使用者的影响。在其著作《自然住宅》中,强调了整体性的重要,即一座建筑必须同基地、周围环境及其使用者结合为一个整体。

 同样对生态建筑有着卓越贡献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巴克明斯特·富勒(Lichard Buckminster Fuller),美国建筑师协会对他的评价是“一个设计了迄今人类最强、最轻、最高效的围合空间手段的人,一个把自己当作人类应付挑战的实验室的人,一个时刻都在关注的自己发现的社会意义的人,一个认识到真正的财富是能源的人和一个把人类在宇宙间的全面成功当作自己的目标的人”。他从事的工作包括设计、艺术、科学和哲学等。他的研究理论:相对于宇宙,地球只是沧海一粟,地球上各个系统及组成部分是彼此联系,互相依存的。他的名言“少费而多用”常让人想起密斯·凡·德·罗的名言“少就是多”,密斯是对美学内涵的表现形式的阐述,而富勒面对的则是严谨的科学和工程技术的简化论。他所创作的装配式球形穹隆(geodesic dome)以材料省、重量轻的组合覆盖空间结构而著称于世。1967年加拿大蒙特利尔世界博览会上的美国馆,就是这种球形家组成的多面体张力杆件穹隆,直径76m,高60m。富勒还设想以这种结构形式覆盖整个城市或其他气候不利地区,以控制环境和提供适合人类生存的小环境。

 

 

参考文献

[1]    周曦、李湛东.《生态设计新论——对生态设计的反思和再认识》.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P91~123

[2]   (美)伦纳德 R. 贝奇曼.梁多林译.《整合建筑——建筑学的系统要素》.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P95~145

[3]    贾衡、冯义.《人与建筑环境》.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P5~15

[4]    屠兰芬.《室内绿化与庭院》.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P71~94

 [5]    (英)汤姆·伍利等.唐钷、许滇译.《绿色建筑手册Green Building Handbook》.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P54~114

[6]    (英)大卫·劳埃德·琼斯.王茹、贾红博、贾国果译.《建筑与环境——生态气候学建筑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P1~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