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采风

高职校出新招培养智慧型“匠人”

2016年05月18日 浏览量: 来源: 聚焦职教 作者:

  “2016江苏省暨南京市职业教育活动周”13日启动,本次活动周的主题是“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如何为学生注入“工匠精神”?记者采访发现,南京高职院校在培养符合现代工业需要的智慧型“匠人”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尝试。

 

贴近市场需求,办最擅长的专业

 

  “纵观目前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全球第一,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为什么这些长寿的企业扎堆出现在这些国家?”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孙爱武看来,这与它们倡导的工匠精神有关,“工匠精神意味着不断创新、追求卓越、挑战极限等,具体到学校,首先应该在人才培养方面精益求精。”

  他以专业设置举例,该校原来共有65个专业108个专业方向,经过大刀阔斧进行调整,2014年专业和方向变成了48个,今年又变成了51个。

  “我们学校招生连续8年都是超过三本线,去年在江苏的理科录取最低分数线超三本线25分。招生不愁、老师也有,有的专业也不需要投入,为什么非要把它们砍掉呢?”孙爱武说,学校主要还是基于市场需求、学生培养质量角度考虑,“调减掉一部分市场需求过剩、我们不擅长的专业后,就可以集中力量把特色专业办得更好。”

 

打造工匠文化,推行现代学徒制

 

  在5月8日结束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史玉柱和他的两个小伙伴获得全国一等奖。“比赛要求在8个小时内装配出一个金属探伤仪,我负责的是焊接工作。”史玉柱介绍,整个赛程中他焊接的点超过1000个,“每个点不仅比小米还小,还必须饱满光滑,焊接成功,接受评委的放大镜检查。”

  如此高难度的比赛2012年至今举行了3次,该校连续3次获得一等奖。“这和学校平时给学生创造的‘工匠文化’的氛围不无关系。”

  史玉柱的指导老师、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魏欣说,为了把点焊好,他们的学生可以一坐一天,在工厂挂过职的老师、从企业一线来的老师傅可以随时指导。

  “当我国成为世界工厂之后,人们越来越追求产品的规模化和批量化生产,工匠在国人的社会认知中反而变得模糊不清。”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王钧铭认为,要让“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扎根”,在重温工匠传统的同时,推行现代学徒制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

  2014年,该校与7家知名企业签订协议,在光电子技术、电子电路设计与工艺、无线电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4个专业中培养“现代学徒”。学院和工厂一同面试招收学生,学生合格即可录取,并同时成为企业的准员工。

  “学生第一年在学校完成基础课的学习后,第二年就来到了工厂,每周5天跟师傅学技术、专业知识,1天集中由学院委派教师授课答疑,1天休息。”王钧铭说,这种基于真实工作环境下建立起来的师徒传承关系,是培养学生精于细节、严谨专注的好方法。

 

鼓励动手发明,为学生植入“创新基因”

 

  “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旧,它是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造新工艺、新技术的过程,高等职业教育的使命还要将‘创新基因’植入学生脑中。”孙爱武说。

  该校组建了“精英人才学校”,挑选一部分有特长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配备校内校外双导师,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学校还专门设立精英人才专项奖学金和实践项目,支持同学们参加国内外访学和交流活动,拓展国际视野。

  魏欣介绍,该校也设置了创新特色班,对于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进行专门培养。“给他们提供大量实训机会,激发他们的灵感。”

  南工院2013届学生云曙先,在校期间申报了9项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他的一个专利产品毕业后就被一个企业看中,2014年创业后,当年销售额就有1400万,今年的订单也已经超过了7000万。“我们要在学校设立一个奖项,如果哪一天有在校生能超越云曙先,我们将给予特别奖励。”孙爱武说。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