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活动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

分析化学是职业技术院校环境保护与监测专业中的一门专业主干课,它是满足环境保护及监测领域对监测、分析应用人才的需求而设置的。它是学生在具备了必要的数学、物理及无机化学等基础知识之后,必须学习的专业课。

分析化学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化学分析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分析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加深对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同时掌握分析实验的操作技能,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二、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一)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

分析化学课程的任务是在巩固无机化学知识的基础之上,使学生掌握误差理论、酸碱平衡、配位平衡、氧化还原平衡、沉淀平衡和化学分离原理,掌握分析天平使用、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称量分析及化学分离方法。使学生具有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问题、设计分析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具有熟练的实验操作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环境保护和监测工作打下比较充实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熟悉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误差分析

2、掌握酸碱平衡理论,运用理论为实际问题选择酸碱滴定的实验条件;

3、掌握配位平衡理论,运用理论为实际问题选择配位滴定的实验条件;

4、掌握氧化还原平衡理论,运用理论为实际问题选择氧化还原滴定的实验条件;

5、掌握沉淀平衡理论,运用理论为实际问题选择沉淀滴定的实验条件;

6、掌握重量分析方法及实验的设计;

7、了解化学分离法的基本理论及过程;

8、熟练掌握分析实验的各项操作技能。

三、课程的内容

(一)绪论(讲授2学时)

1、分析化学的任务;

2、分析化学的分类;

3、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二)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讲授8学时)

1、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

2、误差和偏差的表示方法;

3、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

4、分析数据的处理;

5、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三)滴定分析法概论(讲授4学时,实验8学时)

1、滴定分析法的过程和方法特点;

2、滴定分析法的分类和对滴定反应的要求;

3、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4、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度的标定;

5、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四)酸碱滴定法(讲授14学时,实验14学时)

1、酸碱质子理论;

2、酸碱溶液中的各型体的分布;

3、酸碱溶液中酸碱度的计算;

4、酸碱缓冲溶液;

5、酸碱指示剂;

6、强酸(碱)和一元弱酸(碱)的滴定;

7、多元酸碱的滴定;

8、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和计算示例。

(五)配位滴定法(讲授12学时,实验10学时)

1、配位滴定法概述;

2EDTA的性质及其配合物;

3、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离解平衡;

4EDTA滴定法的原理;

5、配位滴定指示剂;

6、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

7、配位滴定的方式和计算示例。

(六)氧化还原滴定法(讲授12学时,实验14学时)

1、方法特点和分类;

2、氧化还原平衡;

3、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及其影响因素;

4、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5、氧化还原滴定法的指示剂;

6、待测组分滴定前的预处理;

7、高锰酸钾法;

8、重铬酸钾法;

9、碘量法;

10、其他氧化还原滴定法。

(七)沉淀滴定法(讲授4学时,实验4学时)

1、概述;

2、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

3、沉淀滴定法应用实例;

4、沉淀滴定法的计算示例。

(八)重量分析法(讲授6学时,实验8学时)

1、重量分析法的特点和分类;

2、重量分析对沉淀的要求;

3、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4、沉淀的形成;

5、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6、进行沉淀的条件;

7、有机沉淀剂;

8、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

(九)定量分析中常用的分离方法(讲授8学时,实验8学时)

1、沉淀分离法;

2、萃取分离法;

3、离子交换分离法;

4、液相色谱分离法。

四、课时分配

课时分配表

顺序

课程内容

授课学时

课堂练习

实验学时

总学时数

1

绪论

2

0

0

2

2

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

8

2

0

10

3

滴定分析法概论

4

0

8

12

4

酸碱滴定法

14

2

16

32

5

配位滴定法

12

2

14

28

6

氧化还原滴定法

14

2

16

32

7

沉淀滴定法

6

0

6

12

8

重量分析法

6

0

8

14

9

定量分析中常用的分离方法

8

0

12

20

总计

 

74

8

80

162

五、说明

1、本大纲适用于三年制的环境保护与监测专业,工业分析及相关专业也可参照执行。

2、本课程在讲授时,对各部分内容的时间可作适当调整,但总学时数162学时应给以保证。

3、本课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在讲授理论的同时,要配合课堂练习,学生实验以及图表、幻灯、录像等电化教具的使用,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注重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4、在教学中,应精心组织教学,逐步使学生建立起化学分析的思维,可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自学、讨论、自行设计实验的方法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