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动态

我院暑期“三下乡”冀州实践队帮助当地农民破解棉花丰产难题

2012年09月10日 浏览量: 来源: 作者:

  冀州市是一个植棉大县,西部乡镇棉田面积占到60%以上。棉花已经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沧州职院下属的沧州市农林科学院棉花所有一批省内外知名棉花专家,在棉花栽培,新品种选育方面成果比较显著。院团委积极响应团省委等部门的号召,以农科院棉花研究人员作队长和指导教师成立沧州职院赴冀州支农的志愿服务队。实践队赵斌、李东帅等8名实践队员在冀州团县委的帮助下驻扎到了小寨乡大寨村。从7月初,以大寨村为基点,对周边北安阳城村、南尉迟村、南大方村等7个村进行了棉花种植调查。通过深入田间地头、走家串户访谈发现:虽然当地农民种棉热情很高但栽培技术相对落后,做不到丰产稳产。棉花植株根系细弱、死株、早衰、烂铃情况严重。今年在冀州雨水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同样出现了部分地块大面积枯死现象。有的地块枯死株数达到30%以上。大寨村植棉能手李大姐家4亩棉花全部出现了严重的枯死现象,让一家人不知所措。

  为了解除这些困惑,为老乡们找到增产增收的途径,队员们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农科院棉花所专家汇报寻求解决办法。

  为了彻底摸清根源、解决问题,8月14日,院团委书记王天行、队长刘贞、指导教师平文超等人驱车赴冀州实地查看情况。此行得到了当地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当得知棉花科研人员进村服务的消息后老乡们早早吃过饭,来到村委会等候。邻村的几个老乡冒雨赶来。团县委金娜等同志和县电视台的记者也来到现场。

  在老乡们的带领下实践队到田间查看情况,选病株、采土样,集体会诊。找到了棉花枯萎病的发病原因:旋耕机浅耕造成土壤板结,棉花根系不能向下延伸,造成根弱、早枯、倒伏;窄垄种植,密度过大,通风不良造成烂铃;过于频繁的使用缩节胺,严重影响营养生长,植株细弱,形不成丰产架子;棉种来源复杂,部分农民为了贪便宜使用未经消毒处理的棉种。针对以上问题刘贞、平文超在村委会村民活动室向老乡们一一作了讲解分析,提出改进措施。结合投影将国内为最新的棉花栽培技术、良种、机械展示给大家。专家的一番讲解使在场的每个人茅塞顿开。讲座结束后老乡们仍迟迟不愿离开。

  最后院团委王书记与该村委会负责人达成长期义务帮扶意向。贾增利等村民愿意拿出部分地块从明年开始在专家的指导下采用良种配良方的种植试验,发挥示范作用。
 

帮助当地农民分析棉花枯死原因 分析棉花枯死病原因 老乡们认真听讲 实践队队长刘贞解答老乡提问
实践队员在田间采土样 在当地老乡带领下实地查看棉花长势 指导教师平文超讲解棉花栽培技术 主题实践队员与村委会人员合影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